小米汽車近日宣布進行重大組織架構調整,新設立一級部門“架構部”,全面統籌智能電動汽車下一代技術架構的規劃與戰略方向。該部門由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直接領導,核心成員涵蓋研發體系多位負責人及技術骨干,旨在通過前瞻性布局強化小米汽車的技術壁壘。
據內部人士透露,架構部將承擔技術路線圖制定、跨部門協同及關鍵技術選型等核心職能。在汽車行業,技術平臺的迭代周期通常覆蓋3-5年產品生命周期,并支撐3款以上車型開發。由于從技術預研到量產落地需5-8年周期,架構部的決策將直接影響小米汽車2030年前后的產品競爭力。以充電技術為例,2019年行業普遍采用100kW快充時,頭部企業已開始論證800kW超充與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選擇。
伴隨組織調整,小米汽車同步完成關鍵崗位人事變動。原整車研發負責人崔強轉任架構部核心成員,其職位由電動力系統原負責人王振鎖接替。這種人才調配凸顯小米對技術縱深發展的重視——既保持現有產品線的研發效率,又為下一代技術突破儲備戰略資源。數據顯示,小米SU7系列車型累計銷量已突破25.8萬輛,其中高性能版SU7 Ultra以52.99萬元售價斬獲超2.3萬鎖單量,YU7上市三個月交付量亦突破4萬輛。
技術自研始終是小米汽車的立身之本。其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電機使SU7實現2.78秒零百加速,SU7 Ultra更在紐北賽道刷新保時捷Taycan保持的量產電動車圈速紀錄。這些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市場優勢,推動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據知情人士分析,隨著規模效應顯現,小米汽車有望在年內實現單季度盈利,這對其構建“人車家全生態”技術閉環具有戰略意義。
行業觀察家指出,小米此時設立架構部恰逢其時。當前新能源汽車競爭已從單點技術突破轉向體系化能力比拼,技術架構的先進性直接決定企業能否在智能化、電動化賽道保持領先。小米通過整合研發資源、提前布局下一代技術,既規避了技術路線選擇的風險,也為持續迭代產品矩陣奠定基礎。這種“研發一代、儲備一代、規劃一代”的打法,或將重塑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技術競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