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再次成為科技圈的焦點。最新發布的演示視頻中,G1型號機器人完成了空中轉體、連續后空翻等高難度動作,甚至以單手支撐完成側翻,最后以一套標準頂膝動作收尾,動作流暢度堪比專業武術演員。這段視頻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有網友戲稱“這要是挨上一拳,怕是要臥床三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隨即發文,透露這些動作的實現得益于其開源的運動追蹤算法。團隊成員在社交媒體公布了代碼倉庫地址,并強調通過調整參數,其他機器人也能復現類似動作。這種技術共享模式,為機器人運動控制領域開辟了新的研究路徑。
回顧宇樹機器人的“出圈史”,2024年央視春晚的16臺H1機器人堪稱經典。它們身著東北花棉襖,手持紅手帕,以整齊劃一的秧歌舞步驚艷全場,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5億次。今年4月,該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獲批,專利圖中的紅棉襖機器人與春晚造型高度相似,進一步坐實了其“網紅基因”。
在商業應用層面,宇樹科技的布局更為廣泛。公司創始人王興興在數字貿易博覽會上透露,下半年將推出身高1.8米的全新人形機器人,目標直指工業和服務場景。他透露,今年上半年國內機器人企業平均增長率達50%-100%,行業正處于爆發前夜。目前宇樹已申請近10項相關專利,涵蓋結構、算法到外觀設計的全鏈條。
技術迭代方面,宇樹團隊開發了“反重力模式”,通過強化學習算法使機器人具備超強抗干擾能力。演示視頻中,G1機器人被推搡、踢打仍能迅速調整姿態恢復站立。研發人員表示,該算法已支持機器人完成復雜舞蹈和武術動作,未來將向更自然的交互方向發展。
行業競速的態勢愈發明顯。眾擎科技的PM01機器人以“斧頭幫”舞蹈走紅,松延動力的N2型號則展示了連續后空翻。國際巨頭特斯拉也不甘示弱,其Optimus機器人近期發布的中國功夫對練視頻,播放量已超3800萬次。馬斯克特別強調,這些動作完全由AI自主決策完成,非遠程操控。
這些技術展示背后,是機器人廠商的營銷博弈。相比枯燥的技術參數,直觀的動作演示更能吸引公眾關注。某投資機構分析師指出,通過高難度動作證明機器人穩定性,是獲取資本青睞的有效手段。但他也提醒,炫技之后,行業需要回答更實質的問題:如何降低成本?怎樣實現規模化應用?
市場對實用性的質疑逐漸浮現。有消費者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更多是技術演示品,距離進入家庭或工廠仍有差距。某制造業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更關注機器人的負載能力、操作精度和故障率,而非花式動作。這些聲音反映出,行業正從概念炒作轉向價值驗證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