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港交所聆訊順利通過,賽力斯距離實現“A+H”兩地上市的目標僅剩最后一步。這家以問界品牌為核心的新能源車企,正通過資本運作與戰略調整,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構建新的增長極。
問界系列已成為賽力斯業績的核心支撐。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該品牌年銷量從7.8萬輛躍升至38.9萬輛,今年上半年銷量達15.2萬輛。營收結構上,問界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六成攀升至2024年的超90%,2025年上半年仍維持九成以上比例。這種高度依賴促使賽力斯采取“大單品”戰略,大幅收縮藍電等非核心品牌,將渠道資源向問界全面傾斜。截至2024年底,問界已在全國210余個城市布局約310家用戶中心和670家體驗中心,終端網絡密度顯著提升。
與華為的深度合作是賽力斯崛起的關鍵,但也暗藏風險。自2019年開啟合作以來,華為在產品定義、技術研發、品牌營銷等環節深度介入,推動問界系列實現“科技豪華”定位。2024年,問界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3.7%,助力賽力斯扭虧為盈。然而,招股書多次警示“集中及交易對手風險”,指出若與華為業務關系中斷,可能對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數據顯示,2024年賽力斯向最大供應商(指向華為)支付420億元采購款,占總營收近三成,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仍超三成。
為鞏固合作地位,賽力斯通過股權與品牌層面深化綁定。2025年9月,其全資子公司以115億元收購華為持有的引望智能10%股權,成為這家汽車智能系統核心企業的直接股東。此前,賽力斯還以25億元收購華為持有的“問界”商標及相關專利,從品牌使用者轉變為擁有者。這些舉措雖未涉及利潤分成,但顯著提升了賽力斯在合作中的話語權。
海外市場與產業鏈布局成為賽力斯新的發力點。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從11.5%降至2.9%,國際化進程亟待加速。為此,公司計劃將港股募資的20%用于海外充電網絡建設及多元化營銷渠道拓展。同時,賽力斯通過收購龍盛新能源100%股權,將問界系列數字化工廠納入體系,預計每年節省數億元租金,改善經營現金流。
在新能源主業之外,賽力斯正探索“新能源汽車+具身智能”的跨界敘事。2025年10月,其子公司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攻關智能機器人決策與控制技術。火山引擎將提供語言、視覺及多模態AI模型支持,賽力斯則推動技術產業化落地。這一布局被視為構建科技標簽、提升估值的重要舉措,西南證券研報給予其2025年31倍PE估值,遠超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
盡管戰略路徑清晰,但賽力斯仍面臨多重挑戰。鴻蒙智行生態的擴張使問界品牌競爭加劇,2025年前三季度其銷量占鴻蒙智行總交付量的76.7%,但智能配置優勢逐漸被其他品牌追平。分析師指出,賽力斯的資源與聲譽高度依賴問界系列成功,若汽車銷量波動,將直接影響機器人等新業務的投入能力。如何在鞏固主業與開拓第二增長曲線間取得平衡,成為其估值切換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