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港交所聆訊的順利通過,賽力斯赴港上市的進程邁入關鍵階段。10月14日,公司董事會快速批準H股全球發售方案,并確定中金公司與中國銀河國際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若成功登陸港股,賽力斯將成為首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新能源車企,這一突破性進展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招股書顯示,此次港股IPO募資的70%將投入研發領域,凸顯賽力斯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化的戰略意圖。在A股市場,公司市值已突破2600億元,但如何支撐并突破現有估值成為核心挑戰。為此,賽力斯正構建“雙輪驅動”的敘事框架:一方面依托問界品牌鞏固新能源車市場地位,另一方面通過機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打開估值增長空間。
問界品牌已成為賽力斯業績的核心支柱。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該品牌年銷量從7.8萬輛躍升至38.9萬輛,2025年上半年銷量達15.2萬輛。目前,問界已完成20萬至60萬元價格區間的SUV市場全覆蓋,推出M5、M7、M8、M9四款車型。營收結構高度集中于問界——2024年該品牌收入占比超90%,2025年上半年仍維持九成以上比例。
戰略聚焦問界的背景下,賽力斯對其他品牌實施收縮。2023年推出的藍電品牌,2025年上半年銷量僅1.1萬輛,經銷商門店從2022年的1882家銳減至四百余家。資源全面向問界傾斜,截至2024年底,其在中國210余個城市布局310家AITO用戶中心和670家體驗中心,形成高密度銷售網絡。
零部件業務占比持續萎縮,2022年至2024年收入占比從8.2%降至4.2%,2025年上半年為5.2%。海外市場表現同樣疲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從11.5%跌至2.9%。多位分析師指出,賽力斯推進“A+H”雙資本運作,旨在加速國際化戰略落地。
與華為的深度綁定是賽力斯轉型的關鍵。自2019年合作以來,華為在產品定義、技術研發、品牌營銷等環節提供全鏈路支持。問界系列搭載的鴻蒙OS智能座艙和ADS智能駕駛系統,奠定其“科技豪華”定位。2024年,問界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達3.7%,推動賽力斯實現扭虧為盈。
然而,過度依賴單一合作伙伴的風險逐漸顯現。招股書披露,賽力斯向最大供應商“供應商A”(分析指向華為)的采購額占比從2022年的14.5%升至2024年的30.2%。2025年上半年,公司需支付200.4億元采購款,占當期總營收的三成以上。賽力斯強調,與華為合作不涉及利潤分成,但承認存在“集中及交易對手風險”。
華為智能汽車生態的擴張加劇競爭壓力。鴻蒙智行聯盟已從“四界”擴展至“五界”,ADS4.0智能駕駛系統成為加價選配,問界M9的流媒體后視鏡等配置也被其他品牌采用。2025年前三季度,鴻蒙智行交付量34.4萬輛,問界占比76.7%,但品牌集中度過高的問題日益突出。
為深化與華為的綁定,賽力斯采取雙重策略。2025年9月,其全資子公司以115億元收購華為持有的引望智能10%股權,成為后者直接股東。引望主營汽車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是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核心載體。賽力斯于2024年7月斥資25億元收購華為“問界”商標及相關專利,從品牌使用者轉變為擁有者。
在鞏固整車業務的同時,賽力斯加速布局新能源產業鏈。2025年1月,公司以81.64億元收購龍盛新能源100%股權,將問界系列車型的生產基地納入麾下,預計每年節省數億元租金,改善經營現金流。充電網絡服務方面,賽力斯已在全國布局超1.2萬個充電樁,相關收入成為第二增長極,港股募資的20%將用于海外充電網絡建設。
更具突破性的是“新能源汽車+具身智能”的跨界布局。2025年10月,賽力斯子公司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多模態云邊協同的智能機器人決策系統。火山引擎提供AI算法與算力支持,賽力斯負責產業化落地,試圖通過科技標簽提升估值。
西南證券研報顯示,市場給予賽力斯2025年31倍PE估值,遠高于傳統汽車零部件15倍的水平。但分析師提醒,賽力斯的資源與聲譽仍高度依賴問界銷量。若汽車業務出現波動,將直接影響其對機器人等新業務的投入能力。如何在穩定主業的同時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成為估值切換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