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跨界汽車行業(yè)后,憑借流量、技術與供應鏈優(yōu)勢重塑市場格局已成為常態(tài)。如今,京東汽車以“不造車、幫車企賣好車”的差異化定位強勢入場,或將在汽車流通領域掀起新一輪變革。

近期,京東汽車動作頻頻。10月27日,其啟動“國民好車”交付中心全國招募計劃,聯合4S店、汽車交付中心及綜合服務中心構建“銷售-交付-售后”一站式服務網絡。同時,京東養(yǎng)車投入10億級資源推進“一縣一店”招募,并提供加盟扶持,雙管齊下完善汽車服務布局。此前,京東在11.11發(fā)布會上宣布聯合廣汽、寧德時代推出“國民好車”埃安UT super,明確僅負責用戶洞察與獨家銷售,不涉足造車領域,該車型將于雙11期間開售。
據知情人士透露,京東汽車規(guī)劃聲勢浩大,不僅在線上拿下多款明星新能源車的獨家銷售權,還與多家新勢力造車公司洽談銷售合作。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國民好車”交付中心計劃在全國建設10000家門店,形成覆蓋全國的跨品牌綜合性汽車銷售、交付和服務網絡,相當于打造多品牌經營的“汽車4S店”。
中國汽車電商發(fā)展十年,市場規(guī)模從2018年的0.86萬億增至2024年的1.41萬億,但“純線上賣車”模式始終未能突破傳統流通邏輯。究其原因,線下環(huán)節(jié)難以替代——汽車價值高,試駕、驗車、上牌等關鍵步驟需線下完成,2024年數據顯示,56.3%的新能源車潛在用戶因缺乏線下體驗放棄線上交易。經銷商庫存壓力大,電商平臺缺乏倉儲物流能力,難以參與廠家排產,最終淪為線上宣傳窗口。服務銜接也是難題,金融、保險、上牌分屬不同機構,用戶購車需對接多方,體驗不佳。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行業(yè)需求發(fā)生結構性變化。新能源車企急需擴展渠道,但自建門店成本高,下沉市場依賴“共享渠道”;傳統4S店受限于單一品牌銷售,庫存成本高企,經營壓力下大量撤店;用戶則更接受“線上看車+線下體驗”模式,期待一站式服務。京東汽車憑借億級活躍用戶消費數據,精準捕捉這一需求——其“國民好車”項目互動頁面已收到超30萬用戶反饋。
價格透明化趨勢下,京東汽車憑借流量優(yōu)勢與廠家直接合作,獲取獨家銷售渠道。其近8億活躍用戶中,3C、家電用戶占比超60%,與“10-25萬家用車潛在買家”重合度達45%,交叉轉化潛力巨大。例如,在埃安UT super項目中,京東提供用戶用車習慣數據,幫助產品精準定位核心功能,實現高效降本。同時,京東直接對接車企,推行“線上一口價”,省去經銷商環(huán)節(jié),用戶購車成本大幅下降。
線下環(huán)節(jié),京東汽車通過跨品牌經營的“國民好車”交付中心,解決用戶選車效率問題。傳統模式下,用戶對比3個品牌需跑4-6家單品牌4S店、耗時2-3周,而京東交付中心可1店對比多品牌,選車周期縮至3-5天。售后方面,京東依托超3000家養(yǎng)車門店及4.6萬家合作店,構建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將售后融入購車全流程,消除用戶對線上買車的顧慮。

面對傳統4S店的困境,京東汽車推出靈活的合作方案。其超3000家養(yǎng)車門店可為合作方提供售后轉型路徑,降低起步風險;超8億用戶流量與高質量數據撬動更多品牌合作,推行不壓款吃貨的授權合作模式,減輕經營壓力。京東在全國核心商圈布局的近30家京東MALL,將通過資源協同實現業(yè)務聯動,為門店引流轉化。
從規(guī)劃來看,京東汽車上萬家交付中心計劃將形成覆蓋全國的毛細級別渠道網絡,結合線上流量、營銷、線下服務及供應鏈能力,或成為新能源車銷售市場的“深水炸彈”。行業(yè)渠道模式探索從未停止,從4S店到直營模式,再到授權代理制,但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提供全流程高標準服務、提升購車效率,始終是未來方向。京東汽車正以開放生態(tài)引領這一趨勢,其“國民好車”交付中心核心城市合作名額已成為業(yè)內競逐資源。
京東汽車的布局并非簡單賣車,而是構建車企、產業(yè)伙伴、經銷商與用戶融合的開放生態(tài)。它不追求顛覆,而是以供應鏈、流量與服務網絡為傳統渠道注入活力,攜手行業(yè)探索新增量。當“國民好車”駛向街頭,或許正開啟車企好賣、經銷商好活、用戶好買的多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