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劇領域,中老年演員正逐漸擺脫往日的邊緣地位,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他們不再只是劇情中的背景板,而是憑借扎實的演技和獨特的角色魅力,成為吸引觀眾目光的關鍵力量。
紅果平臺發布的短劇《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帶我飛》播放量突破10億,這一成績讓扮演“霸道婆婆”的60歲演員李敏走入大眾視野。與以往短劇海報僅突出男女主角不同,此次李敏占據了海報三分之一的篇幅,標志著中老年配角開始獲得與主角同等的宣傳待遇。
劇中,李敏通過細膩的表演賦予角色多重層次。她既能以獨角戲展現對女兒隱忍的愛,又能以每集10次巴掌的強烈動作戲塑造“掌公主”的鮮明形象。這種文武兼備的表演方式,讓觀眾記住了這個既強勢又充滿溫情的婆婆角色。
無獨有偶,在《十八歲太奶奶3》的10億播放慶功海報上,56歲的屈剛同樣獲得突出展示。這位在系列短劇《十八歲太奶奶駕到,重整家族榮耀》中飾演“家主”紀舜英的老戲骨,將扶拐杖訓誡子孫的威嚴與對著18歲少女喊媽的詼諧完美融合,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小孩”形象。
屈剛的表演實力得到市場認可,連續七天登上WETURE演員榜前十,最高排名第五,甚至超越部分擁有百萬粉絲的流量明星。數據顯示,其抖音賬號在劇集播出后10天內漲粉超4萬,目前總粉絲數達7萬,展現出中老年演員的強大號召力。
社交平臺上,兩位中老年演員成為熱議焦點。聽花島抖音賬號發布的配角相關視頻獲得2.8萬點贊,網友評論稱:“看完整部短劇,就記住了掌公主和傳統的女人。”這種觀眾記憶點的形成,標志著中老年角色開始具備獨立于主角的吸引力。
中老年演員的崛起并非偶然。2024年,多部由中老年演員擔綱的短劇引發市場關注。《閃婚老伴是豪門》以瑪麗蘇劇情打造中老年爆款,《媽媽別哭》憑借婆媳矛盾獲7.4億播放,《我是媽媽》通過“丑娘打臉”復仇橋段拿下5.7億播放。盡管廣電新規叫停部分內容,但行業迅速轉向,開發出偶像愛情+輕喜劇等新形態。
當前活躍的中老年演員呈現多元化特征。他們大多是演藝界前輩,經歷過歌舞曲藝的專業訓練,曾在長劇中擔任配角。轉戰短劇后,這些資深演員憑借積累的表演經驗,顯著提升了短劇質量。李敏為避免觀眾對扇巴掌戲份審美疲勞,每場戲都精心設計動作和臺詞的差異;屈剛則通過即興創作,讓中老年戀愛支線等情節更加真實自然。
制作方在選角時愈發重視專業演員。聽花島制片人徐志元表示,會通過兩段劇情測試演員能力:一段考驗情緒爆發力,一段考察情感細膩度。由于專業中老年演員稀缺,遇到合適人選時,制作公司都會尋求長期合作。李敏就與聽花島保持了近兩年的穩定合作關系。
平臺分賬模式的變化為中老年演員提供機遇。紅果現在以用戶觀看時長為分賬標準,促使制作方延長劇集體量,從早期的60分鐘擴展至180分鐘甚至系列化。這種變化使得群像戲和配角支線獲得發展空間,為中老年演員提供更多表演機會。
觀眾審美提升也是重要推動力。當前觀眾更期待在短劇中看到立體真實的角色,而非單純追求反轉快感。這種需求變化與中老年演員的生活閱歷和表演經驗形成完美契合,為他們創造了最佳發展時機。
中老年演員的演藝道路呈現多樣化發展。有人選擇連續接戲,如屈剛在兩個月內輾轉四座城市拍攝四部男主戲,每天工作達14小時;也有人選擇放慢節奏,如李敏在走紅后更注重角色質量,希望有機會完整演繹一個人物的一生。
面對短劇市場的內容同質化問題,中老年演員也在積極應對。當收到多個與“英寶”類似的角色邀約時,屈剛選擇全部婉拒,避免陷入類型化陷阱。多數演員表示,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更愿意在優質劇組中扮演性格鮮明的配角,而非簡單重復主角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