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宣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此次行動將重點打擊非法牟利、夸大宣傳、虛假營銷以及惡意詆毀等行為,旨在營造健康的輿論環境,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車企為搶占市場份額,過度依賴營銷噱頭,甚至出現突破物理極限的宣傳手段。然而,特斯拉與長城汽車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特斯拉官方賬號“特斯拉法務部”自2021年開通微博以來,始終保持零發布狀態,其簽名“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引發廣泛關注。特斯拉高管陶琳曾公開表示,公司不會通過付費媒體獲取正面報道,而是堅持向消費者傳遞真實的產品信息。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央視財經《對話》欄目采訪時,也表達了對過度營銷的批判。他直言,部分車企的宣傳手段已脫離實際,甚至突破物理極限,這種行為難以持續。魏建軍透露,他曾因高管在發布會上夸大宣傳而對其作出處分,強調企業應回歸產品本質。
特斯拉的低調風格與其應對輿論的方式密切相關。盡管在2021年面臨“剎車失靈”等負面事件,特斯拉法務部并未采取大規模法律行動。陶琳曾表示,公司尊重真實評價,但反對斷章取義的負面報道。這種態度與馬斯克“公關無用”的理念一脈相承。2020年,馬斯克解散特斯拉全球公關團隊,轉而通過個人社交媒體直接與公眾溝通,形成獨特的“CEO即公關”模式。
盡管減少傳統營銷投入,特斯拉的市場表現依然強勁。財報顯示,2021年全球銷量達93.62萬輛,2022年增至131.39萬輛,2023年進一步躍升至180.86萬輛。2024年雖出現十年來首次銷量下滑,但179萬輛的交付量仍高于市場預期。2025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達49.7萬輛,同比增長74%,其中Model 3與Model Y合計交付48.12萬輛,占據核心地位。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量達16.92萬輛,環比增長31%。
長城汽車的轉型同樣引人注目。2025年,魏建軍明確提出“不做過度營銷”的原則,停止個人直播及《魏建軍的周末》等短視頻欄目,轉而通過深度專訪傳遞企業理念,并將“核心部件終身質保”等實質性承諾作為宣傳重點。汽車媒體人張智勇指出,長城汽車的轉變反映了傳統車企在營銷策略上的理性回歸,即從追逐流量轉向聚焦產品與技術。
魏建軍多次公開批評行業亂象,包括依賴補貼生存、技術造假以及過度內卷等問題。他早期對恒大風險的預警和對隱藏式門把手安全隱患的質疑,雖一度被誤解,但后續逐漸得到驗證。這種“吹哨人”姿態使其成為車圈少有的直言者。長城汽車通過建設實驗室、引進高端設備等方式提升產品質量,而非依賴短期流量。魏建軍本人擁有20年賽車駕齡,親自參與產品測試,強調“質量先行”的策略。
財報顯示,長城汽車2024年共銷售新車123.33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銷售32.18萬輛,同比增長22.82%;海外市場銷售45.31萬輛,同比增長43.39%;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30.96萬輛,同比增長37.13%。2024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達92.84億元,同比增長15.27%;2025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66.36億元,持續加大技術儲備。
特斯拉與長城汽車的共同點在于,均拒絕參與行業惡性競爭,轉而通過差異化路徑實現發展。特斯拉憑借電池技術、自動駕駛和一體化壓鑄工藝等創新,鞏固其全球電動車龍頭地位。2024年,特斯拉研發投入達45.4億美元,同比增長14.39%;2025年前三季度投入46.28億美元,同比增長41.79%。其用戶自發分享的用車體驗和直營模式,實現了高效的用戶觸達。
長城汽車則通過“泛內燃機化、新能源多元化”等戰略,強調技術積累與全球化布局。兩家企業雖風格迥異,但在對待宣傳與營銷的態度上高度一致,均選擇以技術與品質贏得消費者信任。這種戰略定力使其在浮躁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為行業樹立了務實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