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數據,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2024年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產業規模突破9000億元大關,較上年增長24%。截至2025年9月,全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過5300家,占全球總量的15%,形成了從基礎支撐到行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在2025人工智能產業及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詳細解析了產業分層結構。數據顯示,2024年基礎層收入達3099億元,同比增長54%;模型框架層收入315億元,增長18%;應用層收入5665億元,增長13%。智能硬件領域表現尤為突出,AI手機、智能電腦、網聯汽車等產品增速顯著。
會議期間,中國信通院發布了"2025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涵蓋基礎超級模型、自主智能體、具身智能實訓、世界模型探索、軟件架構重構、開放智算生態、行業數據集建設、開源模式普及、模型幻覺緩解、國際公共產品等前沿領域。這些關鍵詞被視為觀察產業動態的重要指標。
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魏凱特別指出,"具身智能實訓"概念的提出,標志著該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但他同時提醒,從技術驗證到商業落地仍需克服數據質量、模型泛化、軟硬件協同等關鍵挑戰。當前產業正呈現技術突破、應用拓展、生態完善的三維發展態勢。
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披露,自成立以來已收到167項標準立項建議,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推動發布20項行業標準,在技術規范、生態構建、課題研究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