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胡潤百富榜揭曉,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以5300億元身家第四次問鼎中國首富,其財富增幅達1900億元,甚至超越小米創始人雷軍此前創下的"增長王"紀錄。這份榜單由胡潤研究院連續第27年發布,共有1434位企業家上榜,較去年增加340人,增幅達31%。
在互聯網企業激烈爭奪流量、新能源汽車行業深陷價格戰的背景下,這位71歲的企業家憑借傳統飲用水產業締造商業奇跡。旗下農夫山泉不僅紅瓶礦泉水保持穩定銷售,東方樹葉等新品類的市場擴張更推動整體業績攀升。過去一年,農夫山泉港股股價上漲80%,強大的市場基數成為鐘睒睒重登榜首的關鍵推手。
看似普通的飲用水行業,實則蘊含驚人利潤空間。數據顯示,售價2元的礦泉水中,取水成本僅0.006元,包裝和運輸成本占比高達85%。通過規模化生產,農夫山泉將毛利率控制在60%左右,遠超國內多數制造業。當家電企業為5%的凈利率掙扎時,該公司的凈利潤率已達28.3%,展現出傳統行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的爆發式增長。
這種商業成功源于對消費趨勢的精準把握。中國14億人口的健康意識升級,使瓶裝水成為高頻剛需產品。目前人均年消費量突破100升,其中家庭場景占比54%,戶外場景占30%。水質問題成為核心驅動力,全國約35.7億立方米水源存在污染,80%地表水受污染,老舊管網二次污染率超8%。杭州、武漢等城市多次發生的"臭水事件",導致超80%消費者拒絕直接飲用自來水。
相較于制造業需要數十年技術積累才能達到千億市值,農夫山泉僅憑一瓶礦泉水就構建起商業帝國。其輕資產模式優勢顯著:無需重金投入廠房設備,不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通過水源地布局、渠道控制和品牌營銷,構建起72.3%的毛利率護城河。這種模式與某些傳統制造業"規模不經濟"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
行業內的認知差異頗具戲劇性。娃哈哈前掌門人宗慶后曾在電視節目中聲稱"做水不賺錢",當場被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反駁。曹德旺透露:"我弟弟就是做這個的,成本主要是塑料瓶和包裝箱,利潤非常大。"這番內行人的揭露,讓宗慶后陷入沉默。事實上,瓶裝水行業的利潤空間早已被市場驗證。
全球視角下,飲用水產業的商業潛力同樣驚人。二戰期間,美軍將可口可樂列入太平洋戰場的軍需物資,證明這種"液體商品"的剛需屬性。截至2015年6月,可口可樂市值已達2975億美元,印證了"水生意"的無限可能。在中國市場,農夫山泉、娃哈哈、怡寶等企業共同分割著這塊巨大蛋糕。
鐘睒睒的財富神話,本質上是14億人對安全飲水需求的商業轉化。當中國逐步完善自來水凈化體系時,真正的商業價值不在于產品形態,而在于能否精準捕捉社會變革中的民生需求。這位企業家用一瓶水構建的商業帝國證明:最樸素的生意模式,往往蘊含著最驚人的財富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