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近日透露,特斯拉正集中資源加速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量產進程。這款被馬斯克視為特斯拉未來核心價值載體的產品,其規模化生產已成為公司戰略級任務。據其預測,“擎天柱”最終將占據特斯拉總市值的80%以上,甚至可能成為人類科技史上最具顛覆性的產品。
作為特斯拉醞釀多年的機器人項目,“擎天柱”的研發進程在2024年迎來關鍵轉折。去年10月的“我們,機器人”活動上,該機器人已能完成遞送酒水、參與互動表演等復雜任務,展現出遠超傳統工業機器人的環境適應能力。馬斯克在近期財報會議中重申,該項目將“重塑特斯拉的價值構成”,其戰略地位已超越電動汽車業務。
但量產道路充滿挑戰。技術團隊面臨的首要難題是機器人手部的精密操作能力。特斯拉要求“擎天柱”的手部具備類似人類的靈活性,甚至能完成穿針引線這類精細動作。這項技術突破的難度超出預期,成為制約項目進度的關鍵瓶頸。制造工藝的優化與產能爬坡問題也亟待解決,馬斯克承認部分環節的復雜度“遠超汽車生產”。
盡管如此,特斯拉對“擎天柱”的商業化前景充滿信心。馬斯克將其類比為《星球大戰》中的經典機器人C-3PO與R2-D2,強調這款產品將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他指出,未來每個家庭都可能擁有專屬的人形機器人助手,這種變革將帶來“遠超汽車產業的社會價值”。
財務層面的預測更具沖擊性。馬斯克在本月初的公開表態中稱,“擎天柱”的業務價值將在特斯拉整體估值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這一判斷與其今年1月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的表述一脈相承,當時他已明確表示機器人業務將成為公司“價值增長的核心引擎”。
行業分析認為,特斯拉正將資源向機器人領域傾斜。從研發投入到人才招募,從專利布局到供應鏈調整,所有動作都指向一個目標: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交叉領域建立絕對優勢。這種戰略轉向既反映了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瓶頸,也凸顯了馬斯克對下一代技術革命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