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北孝昌農村走出的魯楚平,帶領家族企業大洋電機向港股發起沖刺,這家電機行業巨頭正站在新的發展節點上。近日,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啟動H股上市進程,這是繼2008年登陸深交所后,公司實施的又一重大資本戰略。
1965年生于普通農家的魯楚平,1988年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山威力集團,從技術員起步,六年內升至電機廠副廠長。1994年,29歲的他放棄國企高管職位,攜270萬元啟動資金創立大洋電機前身。創業初期,團隊在簡陋環境中攻克技術難關,成功研發出性能媲美國際品牌的微電機產品,迅速打入格力、美的等家電巨頭供應鏈。
經過三十余年發展,大洋電機已形成建筑及家居電器電機、車輛動力總成系統雙主業格局。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1.13億元,其中空調電機等家居電器業務貢獻70.77億元,占比58.4%;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收入50.19億元,占比41.5%。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暖通空調電機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36.22億元,創下58%的歷史最高占比。
財務數據呈現穩健增長態勢:2022至2024年,營收從109.3億元增至121.13億元,凈利潤由4.27億元躍升至8.88億元。2025年上半年延續良好勢頭,實現營收62.41億元、凈利潤6.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6%和34.33%。毛利率從2022年的19.31%持續提升至2024年的22.24%,2025年上半年維持在21.94%水平。
市場地位方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4年收入計,大洋電機在全球第三方HVAC電驅動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國及北美市場均位居榜首;在全球起動電機行業排名第四,國內企業中位列第二。公司客戶涵蓋大金、開利、特靈等國際品牌,以及格力、美的、海爾等國內龍頭,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占比保持在31.5%至35.6%區間。
面對國內市場滲透率趨近飽和的挑戰,大洋電機加速布局新賽道。在機器人領域,公司研發的軸向磁通電機精準對接人形機器人技術需求,并戰略投資工業機器人3D視覺企業梅卡曼德;氫能領域聚焦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探索數據中心等應用場景。這些創新舉措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國金證券首次覆蓋即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市值420億元。
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已在美、英、越、泰、墨、印等國建立6個海外生產基地,2025年上半年海外營收占比達47.7%,在中國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但國際化進程也帶來新挑戰,招股書披露公司正面臨日本尼得科電機在美國發起的專利訴訟,后者指控大洋電機侵犯四項美國專利。目前案件處于證據收集階段,尚未確定開庭日期。
為應對國際競爭,大洋電機持續強化技術壁壘。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有2306項注冊專利,其中海外專利422項,累計提交專利申請超4500項、PCT申請超300項。研發團隊規模達2100人,包括250余名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報告期內研發支出持續增長,2025年上半年達3.03億元,占營收比例提升至4.9%。
家族企業傳承方面,魯楚平與妻子彭惠共同持有約28%股權,其中魯楚平直接持股25.15%,彭惠持股1.97%。自2000年加入公司以來,彭惠擔任執行董事,負責內部審計與風控管理。其子魯銘洋現年31歲,2019年加入集團后歷任市場拓展及客戶關懷部總監,2025年9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成為新一代管理團隊核心成員。
財富榜單顯示,魯楚平夫婦曾以75億元財富登上《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獲封"孝感首富";2024年以6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875位。面對新能源與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機遇,這位58歲的企業家在內部會議上強調:"要秉承'團結、敬業、開拓、第一'的企業文化,在新賽道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