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靜樂縣實驗學校的教室里,一場教育變革正悄然發生。50臺嶄新的科大訊飛AI學習機S30 Turbo整齊排列,孩子們圍坐在設備前,或跟著AI朗讀古詩,或用英語與機器對話,或通過虛擬實驗觀察化學反應。這些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已成為這所鄉村學校的日常。
這場變革源于京東學習機業務發起的"AI助學行動"。作為項目首站,靜樂縣實驗學校獲得了價值數十萬元的AI教育設備捐贈。與普通電子教學工具不同,這些學習機搭載了科大訊飛自主研發的AI 1對1精準學系統,能夠通過智能診斷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并用啟發式互動解決傳統教學中的痛點。
"以前輔導孩子作業總怕教錯,現在AI能給出專業解答。"靜樂縣教育局局長趙艷峰在啟用儀式上感慨。他透露,全縣3.2萬在校生中,有超過60%分布在鄉村學校,優質教育資源長期匱乏。AI學習機的引入,相當于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一位24小時在線的"AI教師"。
捐贈儀式當天,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專家佘虹通過AI學習機帶來了一堂特殊的文化課。借助設備內置的3D建模功能,六年級學生"走進"了虛擬的紫禁城,在太和殿前聽專家講解榫卯結構,在景仁宮體驗數字文物修復。下課后,孩子們仍圍在設備前,用剛學會的AI繪畫功能創作故宮主題作品。
校園廣場上,科大訊飛搭建的"AI大篷車"吸引了更多目光。機械臂書法展示、語音識別詩詞接龍、VR太空探索等互動項目,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接觸前沿科技。初二學生王浩在體驗完機器人編程后興奮地說:"原來代碼能控制機器跳舞,我以后想學計算機!"
這場教育公益行動背后,是京東與靜樂縣持續22年的深厚情誼。2003年,當時僅有38名員工的京東,以每人對應資助一名學生的方式開啟助學之路。22年間,資助形式從生活費補貼擴展到建設電腦教室,如今升級為AI教育賦能。京東3C數碼學習機品類負責人表示:"從'滴灌式'個人幫扶到'普照式'科技賦能,我們希望用技術打破教育資源的地理壁壘。"
據項目規劃,未來三年內將有100間AI學習機教室在全國落地。每間教室除配備智能設備外,還將接入京東教育云平臺,共享北京、上海等地名校的優質課程資源??拼笥嶏w代表明飛揚透露,正在開發方言識別功能,以更好服務鄉村學生。
夕陽西下,實驗學校的AI教室里依然燈火通明。幾個學生正通過學習機與千里之外的老師進行實時答疑,屏幕上的光映亮他們專注的臉龐。這座曾經教育基礎設施薄弱的鄉村學校,正借助科技的力量,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向更廣闊世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