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城市新中心,一座嶄新的文化地標——“灣區之眼”于近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全球最大的實體書城不僅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旅新地標,更因同步亮相的車城深汕·城市微展廳而備受關注。作為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的展示窗口,該展廳通過創新形式呈現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產業實力與文化底蘊,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業內人士前來參觀體驗。
車城深汕·城市微展廳位于“灣區之眼”南區,以四大核心板塊構建起立體化的展示體系。產業規劃板塊通過多媒體交互裝置,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數據轉化為可視化場景,讓參觀者直觀感受深汕作為比亞迪超級工廠所在地的產業優勢。文化傳承板塊則突破傳統非遺展示模式,采用“活態融合”方式,將客家文化、疍家文化與現代創意相結合,演繹傳統文化的新生。互動體驗區與文創展銷區的設置,更讓參觀者通過沉浸式裝置和主題周邊產品,深化對深汕的認知。
這種“可看可玩可購”的多元互動模式,成為展廳的一大亮點。在文創展銷區,以“深物·汕品”為品牌的65款文創產品備受青睞,涵蓋23個品類,既承載地域文化特色,又兼具市場價值。一位帶著孩子參觀的深圳市民表示:“原本只是來書城閱讀,沒想到通過展廳了解到深汕不僅有現代化的汽車產業,還有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以后一定要帶孩子實地探訪。”
展廳的設立被專家視為“文化反向飛地”的創新實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專家指出,這一平臺不僅成為深汕的“城市會客廳”,更通過地理空間的突破,將特區與老區的資源緊密連接。在深圳汽車產業布局中,深汕承擔整車制造功能,與南山-寶安片區的研發創新形成協同效應。展廳通過展示小漠港“出廠即裝船”的高效物流、年均35.6%的GDP增長等數據,凸顯其作為產業鏈樞紐的價值,吸引更多企業與人才入駐。
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催生出獨特的城市IP。作為深圳唯一擁有大片農村的區域,這里既保留著革命老區的精神底蘊,又涌動著新能源汽車城的現代活力。通過“汽車+文化”的多元演繹,深汕構建起覆蓋全年的文化活動體系:文化嘉年華以“季有盛典、月有精品、周有活動”為框架,首場活動即在比亞迪工廠旁的美食街舉辦,帶動當日營業額翻番;“深汕星期四”品牌活動全年計劃開展54場,文化下鄉與公益電影放映則深入村居廠區,推動城鄉文化共融。
這種系統性文化供給的升級,在微展廳中可見一斑。展廳不僅呈現產業數據與文化成果,更通過《車城深汕系列微短劇》等新媒體內容,以生動敘事講述產城鄉融合的發展故事。第一季微短劇全網瀏覽量突破2500萬次,印證了“汽車+文化”IP的傳播力。隨著文創產品的持續開發、文化活動的常態化開展,深汕正以文化為紐帶,塑造兼具傳統底蘊與時代氣質的城市形象,為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注入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