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帕米爾高原到塔里木盆地,從昆侖山脈到阿爾泰山麓,廣袤的新疆大地上,無數奮斗者正用雙手書寫時代篇章。作為記者,十年間我走遍天山南北,在沙漠綠洲、雪山草原間見證著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的交織,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深刻變遷。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達里雅布依鄉的變遷堪稱時代縮影。這個被稱為"最后沙漠部落"的村落,曾與世隔絕兩百公里沙丘。2019年冬,村民依明·買提庫爾班鎖上胡楊林間的老屋,帶著妻子跨出籬笆墻的那一刻,標志著延續數代的游牧生活正式轉向現代文明。如今,新居里第一次響起的防盜門閉合聲、燃氣灶火焰躍動聲、電費賬單的打印聲,共同譜寫著"一步千年"的跨越樂章。村里組建的養殖合作社讓羊群有了專業照料,旅游合作社則解放出更多勞動力走向城市。五年間,從在沙丘間趕駱駝十天到縣城,到如今乘車一小時直達安置點,空間距離的縮短折射出的是整個社會的進步。

帕米爾高原上,28歲的艾爾開牙·多力開正在創造新的歷史。這位塔吉克族姑娘從馬背到列車,成為中國首位塔吉克族女列車長。在喀什開往成都的列車上,她與民間藝人共舞的畫面,恰是民族交融的生動注腳。五年前,當鐵路部門在南疆招聘時,這個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如今,她目送著更多鄉親通過鐵路走向遠方,自己也在不斷突破——2023年考取列車長資格,用專業服務連接起大小城鎮。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像她這樣的"高原之花"正在綻放:首位參加5000米賽馬的女騎手古麗艾薩、在蔥嶺演藝中心表演音樂劇的阿曼古麗、用刺繡技藝傳承文化的那尼克,她們用柔美與堅韌點綴著嚴酷的高原。
北疆牧場正在經歷靜默的革命。裕民縣牧民巴哈提·特留克西家的變化頗具代表性:石塊牛糞壘起的棚圈變成40平方米商鋪,收款到賬提示音取代了馬鞭聲,女兒昆樹阿克的大學獎狀鋪滿半面墻。這個幸福之家見證著傳統游牧向現代生活的轉型——小女兒通過國家免費醫學生項目走出大山,母親在牧場經營著日益紅火的生意,父親則用擴大的畜群支撐著家庭發展。在昭蘇縣巴爾格勒津村,42歲的古力巴哈提正在畜牧獸醫專業課堂汲取知識,她和44名同學即將獲得的中專畢業證,將為牧區帶來新的職業可能。
這片占國土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無數建設者正在創造奇跡。天山勝利隧道貫通時,和靜縣烏蘭牧騎隊的哈達獻給了建設者;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超萬米深地塔科1井完鉆時,石油工人的歡呼聲震動了沙海。在喀納斯景區,交警馬國軍從雪崩中救出被困游客;在獨庫公路,養護工烏斯曼·巴克駕駛裝載機清理雪崩;在昆侖山區,上學車隊由警車護送初中生穿越險途。這些場景構成新疆發展的立體畫卷:電力工人在帕米爾高原架設線路,天文工作者在慕士塔格峰觀測星空,采棉機在沙雅縣棉田往返作業,巡邊員魏德友在薩爾布拉克草原堅守五十載。
從沙漠腹地到雪山之巔,從牧場氈房到城市社區,新疆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在發生深刻變革。當機械化轉場的牧民車隊駛過那拉提草原,當"夏牧場·游牧文化旅游節"上的冬不拉聲吸引都市游客,當深圳援疆醫生在庫科西魯格鄉衛生院問診,這些瞬間共同詮釋著:在保衛與建設邊疆的征程上,每個奮斗者都是時代的主角,共同奏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的壯美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