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新一輪格局重塑,兩大頭部車企的角力成為行業焦點。2025年10月,上汽集團以45.4萬輛的單月銷量超越比亞迪的44.17萬輛,時隔五個月重返月度銷量榜首。這場逆轉背后,是傳統車企與新能源龍頭在轉型道路上的深度博弈。
數據對比顯示,上汽集團當月實現12.96%的同比增長,而比亞迪則出現5.5%的銷量下滑。這種反轉態勢在9月已現端倪:上汽當月銷量達44萬輛,同比激增40.4%,環比提升21%;同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減少5.5%,失去持續18個月的月度冠軍頭銜。兩個月的銷量波動,折射出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
作為曾經的行業霸主,上汽集團在2006年首度登頂后,連續18年穩居中國汽車銷冠。但新能源浪潮沖擊下,其2024年銷量同比下滑20.1%至401.3萬輛,被比亞迪以427.2萬輛的成績超越。這場失利促使上汽啟動全面轉型,構建起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場的"三駕馬車"戰略。
自主品牌板塊成為上汽復蘇的核心引擎。今年10月,上汽自主品牌銷量達30.6萬輛,同比增長22%,前10月累計銷量突破235萬輛,占總銷量64.4%。其中,上汽通用五菱與華為合作的寶駿華境S車型,標志著"國民神車"向智能化轉型;MG品牌推出的10萬元以下電動新車MG4,采用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預售24天收獲4.5萬輛訂單。
新能源領域同樣呈現突破性進展。上汽10月新能源車銷售20.7萬輛,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1.6%;前10月累計銷量129萬輛,滲透率提升至35.36%。技術路線呈現多元化特征,涵蓋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方向。海外市場上,上汽MG品牌在歐洲交付量同比增長超20%,大通品牌同期銷量增長16.63%。
財務數據印證了轉型成效。上汽第三季度營收達1694.03億元,同比增長16.19%;凈利潤20.83億元,同比激增644.88%。前三季度營收4689.9億元,凈利潤81.01億元,實現銷量與利潤的同步增長。這種復蘇態勢,與其"燃油+新能源"雙軌戰略密切相關。
比亞迪的調整軌跡則呈現不同特征。盡管第三季度營收1949.85億元,但同比下降3.05%;凈利潤78.23億元,同比減少32.6%。這種下滑源于戰略轉型——公司正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其品牌矩陣形成明確層級:王朝、海洋系列作為銷量基石,前10月貢獻337.79萬輛;方程豹、騰勢、仰望等中高端品牌加速崛起,方程豹10月銷量同比激增415.3%。
全球化布局成為新的競爭焦點。比亞迪10月海外銷售8.39萬輛,同比增長168.99%;前10月累計出口78.06萬輛,占總銷量21.09%。這與上汽的海外戰略形成直接對話:上汽依托"Glocal"模式,在海外建立完整研發生產體系;比亞迪則采取技術輸出策略,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快速擴張產能。
從累計數據看,比亞迪前10月總銷量370.19萬輛,仍領先上汽的364.72萬輛約5.47萬輛。但上汽的復蘇勢頭強勁,10月單月銷量已超越比亞迪1.23萬輛。這種膠著狀態將持續至年末,年度銷量冠軍的歸屬仍存懸念。
利潤表現呈現明顯分化。比亞迪第三季度凈利潤是上汽的3.75倍,但同比下降32.6%的數字,暴露出行業價格戰的激烈程度。上汽雖然凈利潤規模較小,但17.28%的前三季度利潤增幅,顯示出轉型戰略的初步成效。
這場競爭的本質,是傳統制造優勢與新能源技術路線的對決。上汽通過自主品牌崛起、技術路線多元化、海外本土化運營,構建起立體化競爭力;比亞迪則依托品牌矩陣升級、產品結構優化、全球化產能布局,鞏固市場地位。年終沖刺階段,兩家企業都面臨關鍵考驗:上汽需在銷量回暖基礎上提升利潤質量,比亞迪則要在保持規模優勢的同時改善盈利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