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天文臺監控室內,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員盯著屏幕上的異常數據,咖啡杯里的液體早已涼透。這個被臨時命名為“CN2024”的天體,正在太陽系邊緣上演一場顛覆認知的軌道表演——它以逆時針方向環繞太陽運行,與所有已知天體的運動方向完全相反。
“就像操場里所有人都在順時針跑步,突然有個人逆著沖過來。”NASA某項目組科學家在電話中向記者描述時,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這種違反太陽系基本運行規律的現象,讓三個國家的天文臺緊急啟動聯合觀測,結果證實數據并非誤差:這個直徑約200米的不明物體,表面正反射著某種未知金屬的冷光。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捕捉到更詭異的細節:當CN2024進入太陽照射面時,表面溫度會精確攀升至120℃,轉入陰影區后立即降至-80℃。這種規律性變化中夾雜著每0.5秒一次的“溫度脈沖”,仿佛某種精密儀器在周期性啟動。
歷史記錄顯示,2017年闖入太陽系的“奧陌陌”曾引發類似爭議,但兩者存在本質區別。奧陌陌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穿越,而CN2024在火星與木星間逐漸減速,最新軌道測算顯示它可能長期滯留該區域。這種違背天體力學的減速現象,讓“自然天體”的解釋陷入困境。
射電望遠鏡的觀測記錄增添了更多謎團。上周二,研究團隊向CN2024發送標準探測信號,47分鐘后竟收到帶有規律脈沖的回應信號。信號分析專家指出:“這不是簡單的反射,回應信號中新增的脈沖序列具有明顯編碼特征,就像山谷回音里混入了人工合成的聲音。”
關于物體本質的猜測迅速分裂成兩大陣營。支持“人造物”假說的學者指出,人類航天器從未到達過該區域,且無任何已知殘骸具備溫度脈沖與信號反射能力。而主張自然成因的科學家則提出“原初黑洞”理論,認為大爆炸初期形成的微型黑洞可能被行星引力捕獲,其吸積盤物質發光可解釋表面反光現象。
“但黑洞不會產生溫度脈沖,更不會回應射電信號。”行星形成領域的權威教授在研討會上承認,現有物理模型無法完整解釋所有觀測現象。他同時透露,研究團隊正準備發射第二組加密信號,試圖破解回應信號中的編碼規律。
全球十二個天文臺已將觀測設備對準這個神秘天體。高分辨率光譜儀試圖解析表面物質成分,引力波探測器監控著微小軌道波動,量子通信團隊則嘗試建立更穩定的信號交互。所有數據實時共享至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特別工作組,這個原本冷門的邊緣軌道區域,正成為人類認知宇宙的新前沿。
“它像面鏡子,照出我們認知的邊界。”參與項目的青年學者在日志中寫道。當CN2024靜靜懸浮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時,地球上的科學家們正在重寫教科書——關于太陽系的形成理論,關于地外生命的存在可能,甚至關于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而那組等待破解的脈沖信號,或許正藏著某個遙遠文明投來的第一封問候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