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平臺近期再度向公眾披露其AI安全防控體系及判責算法機制,此舉旨在強化貨運司機的安全保障,并優化訂單取消后的責任判定流程。該AI安全系統由貨拉拉技術團隊歷經四年自主研發而成,具備實時監測訂單風險的能力,可有效識別危險品運輸、違規載人、疲勞駕駛及貨物超限等違規行為,并通過強制取消訂單、彈窗提醒等方式進行干預。
據平臺數據顯示,AI系統全面投入使用后,危險品運輸及違規載人的日均風險訂單量顯著下降30%,日均強制取消的違規訂單超過千單,超限識別準確率突破80%。同時,平臺通過圖片、語音等算法對運輸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在司機接單、運輸及完單各環節實施動態監控,確保運輸合規性。
在司機安全保障方面,貨拉拉引入疲勞駕駛預警機制。當司機連續駕駛4小時后,系統將每小時發送一次彈窗提醒,直至司機停車休息。平臺近一年累計推送43節安全課程,吸引超1700萬人次參與學習,并通過職業傷害保險為司機提供兜底保障,試點期間已投入1.75億元,覆蓋8.9億單運輸服務。
針對訂單取消后的責任判定,貨拉拉采用人機協同判責模式。AI判責算法可自動采集訂單基本信息、行駛軌跡等數據,提取貨物狀態、訂單備注等關鍵信息,結合平臺規則進行初步分析。對于危險品運輸、貨廂載人等明確違規場景,系統通常直接判定司機無責。數據顯示,AI判責全面應用后,人機結合判責時效從72小時縮短至48小時,司機申訴率下降近30%。
貨拉拉運營副總監靳威解釋稱,AI在規則清晰、場景簡單的訂單中可快速決策,減少司機等待時間;而在復雜場景中,AI則為人工判責提供關鍵數據支持。若司機對判責結果有異議,可在48小時內提交申訴,平臺將通過人工二次復核確保結果公正。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44.34%的貨車司機希望疲勞駕駛治理更趨人性化,28.13%的司機常遭遇超載超限要求,凸顯安全問題是貨運行業的核心關切。貨拉拉安全運營負責人李振營表示,AI技術使安全管控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通過實時數據處理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既保障司機安全收益,也提升用戶下單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