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咖啡行業正經歷新一輪戰略調整,外資品牌通過股權結構優化應對本土化競爭的案例持續涌現。近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中國區零售業務,此舉標志著這家進入中國市場26年的外資品牌正式引入本土資本加速下沉市場布局。
根據協議框架,博裕投資將以約40億美元企業價值獲得合資公司60%控股權,星巴克保留40%股權并繼續持有品牌知識產權。新合資公司總部設于上海,全面接管現有8011家門店運營,同時制定出未來十年將門店規模擴張至20000家的戰略目標。值得注意的是,2025財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國新進入47個縣級市場,下沉市場已成為其門店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這場股權交易歷經長達一年的市場博弈。2024年下半年開始,高瓴資本、凱雷投資等十余家知名機構相繼參與競購,最終博裕投資憑借消費零售領域的深厚積累脫穎而出。該機構今年5月剛完成對北京SKP商場45%股權收購,其在高端零售運營方面的經驗被視為贏得星巴克青睞的關鍵因素。博裕投資合伙人黃宇錚表示,將在保持品牌調性的基礎上推動本土化創新,這被解讀為應對瑞幸、庫迪等本土品牌競爭的重要策略。
財務數據顯示,星巴克中國業務呈現穩健增長態勢。2025財年全年營收達3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其中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增長2%,交易量提升9%。但全球市場表現呈現分化,同期總營業利潤同比下滑78.7%,凈利潤下降85.4%,中國市場作為"增長引擎"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此次股權結構調整后,星巴克預計將通過品牌授權費等形式持續獲得收益,總估值預計超過130億美元。
咖啡行業的股權重組潮正在全球蔓延。英國Costa咖啡近期陷入競購戰,私募巨頭KKR與貝恩資本等機構展開角逐,報價較2019年可口可樂收購價縮水超60%。美國飲料巨頭KDP則通過157億歐元收購JDEPeet's,試圖打造覆蓋家用、商用場景的咖啡帝國。這種趨勢在消費領域具有普遍性,法國運動品牌迪卡儂今年4月也傳出擬出售中國業務30%股份的消息,顯示外資品牌正通過資本運作重構本土化戰略。
行業分析師指出,外資品牌集體調整股權結構的背后,是消費市場格局的深刻變革。本土品牌憑借數字化運營、供應鏈優勢和產品創新,在下沉市場形成強大競爭力。星巴克選擇與本土資本合作,既能獲得資金支持加速擴張,又可借助合作伙伴的本地化經驗優化運營策略。這場涉及全球咖啡巨頭的資本博弈,或將重新定義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