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奔馳近期在電動汽車充電技術領域展開突破性探索,通過打造一款基于V-Class改造的實驗充電車,試圖將充電效率提升至接近傳統燃油車加油的便捷程度。這款移動研發平臺集成了五種前沿充電接口,涵蓋高功率電能傳輸、電池熱管理、雙向充放電、自動感應及太陽能補能等技術方向,成為驗證充電技術極限的關鍵載體。
實驗車的核心亮點之一是雙端口充電系統,其中CCS組合充電系統可實現最高900kW的功率輸出。在1000A電流條件下,該系統僅需10分鐘即可為車輛注入100kWh電量,充電效率達到新GLC EQ車型的三倍。與此同時,重型兆瓦充電系統(MCS)的搭載,為未來更高功率的充電場景預留了技術接口。
在無線充電領域,研發團隊通過地面與車載線圈的電磁感應技術,實現了11kW的短時高效補能。這種被工程師稱為“場景化快充”的解決方案,特別適用于臨時停車時的快速能量補充。自動導電充電系統正在測試中,該系統通過機器人手臂實現高功率充電電纜的自主對接,進一步簡化充電流程。
車輛頂部配備的光伏發電裝置成為另一大創新點。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光伏車頂每日可產生約30公里續航所需的電能,既能抵消車輛待機時的電力消耗,也可在停放期間實現緩慢充電。這種將清潔能源直接轉化為動能的方案,為電動汽車的能源自給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這款實驗充電車正作為移動技術實驗室,持續驗證不同充電技術的可行性與協同效應。從高功率快充到無線傳輸,從自動對接到太陽能補能,奔馳通過多維度技術攻關,試圖破解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的關鍵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