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賽道正經歷一場“效率革命”,當二級市場還在追逐概念熱度時,萬向錢潮與領益智造已用利潤表上的ROE數據,將零部件量產能力與整機ODM模式的商業價值清晰呈現。這場技術卡位戰中,誰先實現成本可控的規模化交付,誰就能在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
萬向錢潮的轉型路徑堪稱教科書級案例。這家傳統汽車軸承企業將圓錐滾子軸承的規模化產線直接改造為精密絲杠生產線,通過成本曲線平移策略,在2025年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25.6%。其滾珠絲杠項目已進入下游客戶送樣階段,產品單價達到傳統軸承的3倍,毛利率提升4個百分點。更關鍵的是,通過河北力準孫公司65%的持股比例,萬向掌控了行星滾柱絲杠的核心設備——自研螺紋加工設備將外資同類機型價格壓低50%,送樣合格率高達98%,成功躋身特斯拉Optimus二級供應鏈。
領益智造則選擇整機ODM路線,將伺服電機、驅動器、減速器及散熱模組整合為“機器人全家桶”。珠海工廠的伺服電機定轉子良率達到99.2%,單條產線日產能突破5000臺,滿足每臺人形機器人16個關節電機的需求。憑借22%的穩定毛利率,該公司已拿下北美大客戶5000臺訂單,單臺售價12萬元中蘊含1.3萬元凈利潤。這種電子制造經驗向機器人領域的遷移,使其二季度機器人業務營收占比飆升至18%,成為增長最快的板塊。
相比之下,上海電氣的“減速器軸承”故事顯得步履蹣跚。盡管天安軸承早早啟動送樣,但油脂溢出問題導致兩次退貨,3微米與1微米的精度差距迫使產線追加8000萬元改造投入。一季度0.28次的總資產周轉率,配合僅2%出頭的凈利率,讓“聯合實驗室”模式下的45%研發費用資本化比例顯得蒼白無力。券商調研記錄顯示,其產業化節奏已被萬向搶去半拍。
巖山科技的困境則暴露出“大腦”路線的商業化瓶頸。雖然Yan1.3大模型能在i3芯片上運行,參數壓縮技術獲得認可,但一季度1.1%的凈利率與0.19次周轉率,配合1.7的權益乘數,構成財務三角的最弱組合。當腦機接口團隊試圖用“意念控制”Demo視頻吸引關注時,3萬元的BOM成本與無法確定的供貨周期,讓商業路徑淪為空中樓閣。即便算法團隊將推理延遲從300毫秒壓縮至80毫秒,算力芯片成本翻倍仍導致商務報價被甲方直接否決。
供應鏈的微妙變化正在重塑競爭格局。步科股份、江蘇雷利等上游廠商將萬向列為“潛在最大國產客戶”,優先供應無框力矩電機與行星滾柱絲杠試產線,使其獲得10%的成本折價。這種卡位優勢在領益智造身上同樣顯著——其整機ODM模式帶來的規模效應,直接攤薄研發費用,形成“出貨-盈利-再投入”的正向循環。反觀上海電氣,仍在通過“聯合實驗室”發論文維持技術形象,但空蕩蕩的訂單簿讓券商只能給出“產業化滯后”的評語。
機構調研數據揭示出市場真實關切:4月券商最頻繁的問題不是技術路線,而是“批量供貨時間”。萬向錢潮給出“三季度小批量”的答復,領益智造則明確“6月已出貨”,而巖山科技只能回應“還在POC階段”。這種交付能力的差異,直接反映在二級市場估值中——當概念股還在為Demo視頻歡呼時,真正跑通量產路徑的企業已開始收獲現金流。
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從技術論證期轉向工程實現期,零部件成本能否壓到量產線可接受的區間,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萬向錢潮用汽車軸承的規模優勢平移絲杠生產,領益智造以電子制造經驗重構整機ODM,兩條路線均驗證了商業閉環的可行性。當ROE數字開始替企業回答潛力問題時,那些停留在PPT上的炫酷概念,終將在成本壓力下現出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