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企業小米近年來跨界進軍電動汽車領域,憑借其智能硬件領域的深厚積累,為國內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注入了新的技術活力。這家以智能手機起家的公司,正通過"人×車×家"生態戰略,將消費電子與智能出行深度融合,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鞏固國內市場地位的同時,小米已將戰略目光投向歐洲大陸。本周,該公司正式宣布在德國埃森和西班牙馬德里開設兩家旗艦店,并公布了到2025年底前在歐洲開設十家門店的擴張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開業的門店目前主要展示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無線耳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尚未引入汽車展品。
據內部人士透露,小米的歐洲門店布局與其電動汽車出海戰略密切相關。雖然當前展廳未設置汽車展區,但公關部門確認,隨著2027年新車型的推出,這些門店將同步展示YU7等主力車型。這種漸進式布局,既保持了品牌調性的統一,又為未來產品導入預留了空間。
在產品規劃方面,小米展現出多線并進的策略。除已上市的SU7轎車外,其YU7跨界車在國內市場的定價策略頗具競爭力,約3.6萬美元的售價較特斯拉Model Y更具優勢。不過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的額外關稅,該車型在歐洲市場的最終定價可能面臨調整壓力。
研發端同樣動作頻頻。近期,一款三排座SUV原型車在北京研發園區現身,業界推測該車型可能采用增程式電動技術。與此同時,SU7轎車的長軸距版本也在開發中,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這些新車型的推出,顯示出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持續投入的決心。
為提升用戶體驗,小米近期針對YU7和SU7車主推出了個性化定制服務。該服務借鑒豪華品牌經驗,提供高級內飾材質和專屬車漆顏色選擇,滿足消費者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這種從消費電子領域延續的服務理念,有望成為小米汽車的重要競爭力。
隨著歐洲旗艦店的陸續開業,小米正逐步構建覆蓋消費電子與智能出行的全球生態網絡。這種軟硬結合的擴張模式,既延續了品牌在智能設備領域的技術優勢,又為電動汽車的國際化布局奠定了基礎。市場觀察家認為,小米在歐洲的首批門店將成為其智能生態戰略的重要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