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個文化與藝術交相輝映的盛世,孕育了無數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在這片璀璨的星空中,段成式以其廣博的見聞和獨特的文學風格,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星辰。他與溫庭筠等好友結伴,游歷四方,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其中,一段關于“月球修理工”的奇遇,更是穿越時空,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段成式的代表作《酉陽雜俎》,堪稱一部唐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天咫”一卷,專門記載了當時的天文奇觀與異聞。在這卷中,一則關于“外星人接觸”的故事尤為引人入勝,仿佛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奇幻的宇宙。
故事發生在唐文宗大和年間,鄭和與王秀才兩位好友相約,踏上了嵩山探險之旅。他們穿梭于茂密的林間,不知不覺間,已深入嵩山腹地。隨著夜幕降臨,四周的景色變得模糊,兩人漸漸迷失了方向。“這地方,我從未見過。”鄭和低聲自語,四周的樹木似乎都長著同樣的面孔,讓人難以分辨。“看來,我們是走錯了路。”王秀才眉頭緊鎖,回應道。
就在這時,一陣隱隱約約的呼嚕聲打破了夜的寂靜。兩人循聲而去,只見樹林深處透出一絲光亮。走近一看,一個身著白衣的男子正蜷縮在地上,頭枕著一個白色包裹,睡得正香。
“這是怎么回事?”鄭和輕聲問道。王秀才也是一臉困惑,但他還是鼓起勇氣,輕輕拍了拍白衣男子的肩膀。白衣人緩緩睜開眼睛,坐起身來,目光深邃而神秘。“你們迷路了?”他問道。王秀才連忙點頭,請求指引回家的路。白衣人微微一笑,說出了一番令人瞠目結舌的話:“月亮由七寶構成,表面的陰影是光照在凸起處所致。月亮上常年有八萬二千人修鑿,我便是其中之一。”
這番話讓鄭和與王秀才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疑惑。但他們并未放棄,繼續追問回家的路。白衣人站起身來,從腰間的包裹中取出了一些工具,有斧頭、鑿子等,看似普通,卻在他手中顯得非同凡響。“這些是我們在月球上修理時用的工具。”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
接著,白衣人又從包裹中取出了兩個飯團,遞給了兩人。“這是我的玉屑飯,吃了可以保一生不生病。”他的話語堅定而神秘,仿佛這飯團真的擁有神奇的力量。鄭和與王秀才接過飯團,只見飯團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令人心動。
這次奇遇讓兩人既驚訝又受寵若驚,他們對這位“月球修理工”充滿了敬畏。當兩人再次詢問回家的路時,白衣人神秘一笑,指向前方的小路:“沿著這條路走,就能走到大路上。”話音剛落,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兩人站在小路前,心中充滿了感慨。這次奇遇,成為了他們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白衣人關于月亮的描述,更是讓人深思。他說月亮是一個巨大的球體,表面凹凸不平,月光是太陽光的反射,這些在當時無疑是超前的認知。
有人猜測,白衣人或許穿著的是宇航服,他帶來的工具也是高科技的太空設備。這則故事,仿佛是一篇唐代的“科幻小說”,雖然當時人們對月亮的認識有限,但在現代科學的視角下,白衣人的描述竟帶有一些意外的真實感。段成式作為文學大家,或許正是受到了《大唐開元占經》等古籍的啟發,才創作出了這個充滿奇思妙想的月球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