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湖北宜昌與湖南常德的高速鐵路項目迎來關鍵進展。根據最新發布的招標計劃,新建宜昌至常德鐵路湖北段站前工程將于2025年11月啟動招標程序,標志著這條國家干線鐵路即將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此前,湖南軌道集團透露項目初步設計批復工作已接近完成,為年內開工奠定基礎。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宜常高鐵同時承擔著《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重點項目的戰略使命。線路自宜昌北站引出,途經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荊州松滋市后進入湖南境內,串聯澧縣、臨澧縣、鼎城區,最終抵達武陵區常德站。全線新建段長約18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采用雙線電氣化客運專線標準。
項目推進歷程頗具波折。自2018年起,湘鄂兩省持續收到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及網民關注。受規劃調整影響,前期工作曾一度放緩。轉折點出現在今年初,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至此,項目前期審批手續全部完成。
線路走向的確定凝聚多方智慧。在呼南通道襄陽至宜昌段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后,南段延伸方案曾存在西線(經宜都、松滋)與東線(經荊州)之爭。通過長江中游城市群三省聯席會議機制,湘鄂兩省發改部門歷時數年開展多輪對接,組織設計單位進行技術經濟比選。最終確定方案顯示,經宜昌北站引出途徑宜都、松滋的路線具有投資節省、地質條件優越、覆蓋人口密集區等綜合優勢。
這條南北大動脈將重塑區域交通格局。項目建成后,宜昌至常德旅行時間將從現有3.5小時壓縮至1.5小時,宜昌至長沙的行程也將縮短至2.5小時,較現行繞行武漢方案節省近半時間。對于宜昌而言,作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該項目與沿江高鐵、鄭萬高鐵聯絡線等形成"米"字形網絡;對常德來說,則與常益長高鐵共同構建起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區域協同效應持續顯現。當前長江中游城市群高鐵建設呈現多點突破態勢:長沙至贛州高鐵已啟動建設,荊州至岳陽、興義經永州至郴州至贛州等項目納入前期計劃,長九鐵路(長沙至九江)進入長株潭軌道交通規劃。這些線路與呼南通道形成縱橫交錯的運輸網絡,為中部地區崛起注入新動能。
作為國家干線鐵路的收官之作,呼南通道全線貫通指日可待。目前除宜昌至常德段即將開工外,僅剩益陽至婁底段尚未啟動。湖南省發改委透露,益婁高鐵已列入2025年國鐵集團勘察設計計劃,預可研報告編制完成待審。全線貫通后,這條連接呼包鄂榆、山西中部、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五大城市群的南北大動脈,將與京廣、滬昆等東西向干線形成戰略交叉。
通道的戰略價值向南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10月20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永清廣高鐵(永州至清遠至廣州)推進會,聚焦用地審批等關鍵環節。這條被定位為京廣第二通道的項目,建成后將通過呼南通道與北部灣城市群直接連通,形成貫通華北、中原、華中、華南的8小時經濟圈,為區域協調發展開辟新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