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轉型的背景下,固態電池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革命方向,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優勢,成為行業競逐的焦點。傳統液態鋰電池在續航里程和熱失控風險上的局限性日益凸顯,而固態電池通過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液,有效突破了能量密度瓶頸,同時大幅降低了燃燒爆炸風險。
2025年,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顯著提速。寧德時代于4月實現凝聚態半固態電池量產,國軒高科"金石電池"5月進入中試預量產階段,億緯鋰能"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9月正式下線。這些突破標志著固態電池技術從概念驗證轉向工程化應用,預計2027年將啟動小規模量產,2030年前后形成百GWh級市場規模。
技術迭代催生產業鏈重構機遇。固態電池生產體系與液態電池存在顯著差異,對設備精度、工藝整合提出更高要求。贏合科技、納科諾爾等企業積極布局,但全產業鏈設備供應能力仍屬行業空白。先導智能率先突破技術壁壘,成為全球首家具備固態電池整線設備交付能力的企業,其解決方案覆蓋涂布、輥壓、疊片等核心工序。
在前端工序領域,先導智能自主研發的固態電解質膜制備設備實現微米級厚度控制,薄膜均勻性達行業領先水平。中段疊片環節,多層層壓裝備將正負極與電解質層對齊誤差控制在0.1mm以內,顯著提升界面接觸質量。后段成型工藝中,600MPa高壓等靜壓設備使固-固界面致密度突破95%,較傳統工藝提升10個百分點。
這種全流程技術優勢使其贏得頭部客戶青睞。寧德時代自2022年起成為先導智能最大關聯交易方,當年采購額達55億元。2024年底雙方簽署的三年戰略合作協議,涵蓋設備供應、技術聯合研發及產能規劃信息共享。協議特別強調在固態電池、鈣鈦礦等前沿領域的技術協同,標志著合作從設備采購升級為戰略伙伴關系。
技術廣度與深度的平衡成為先導智能的核心競爭力。公司不僅在固態電池領域建立技術壁壘,同時將業務版圖擴展至光伏、3C檢測、氫能裝備等領域。光伏TOPCon電池設備國內市占率超30%,氫能電解槽產線已交付國家能源集團等重點項目,3C智能檢測設備精度達99.95%,服務蘋果、華為等高端客戶。
全球化布局成為新的增長極。2025年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17.46%,毛利率達40.27%,較國內市場高出近8個百分點。為配套大客戶海外擴產需求,公司于8月二次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旨在強化歐洲本地化服務能力。此舉與寧德時代匈牙利工廠建設形成戰略協同,后者通過港股募資353億港元,其中90%用于海外產能建設。
多業務協同與全球化戰略推動業績強勁復蘇。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1億元,凈利潤7.4億元,同比增長61.19%,扭轉此前兩年下滑態勢。這種增長態勢既得益于固態電池設備需求釋放,也源于光伏、氫能等板塊的穩定貢獻,更離不開海外市場高毛利業務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