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聚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聚芯微電子)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啟動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進程。此前,這家專注于高性能模擬與混合信號芯片設計的企業于2025年7月完成D+輪融資,募集資金總額達5.1億元,投后估值攀升至53億元,每股定價176.99元。該輪融資由多家知名機構參與,其中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作為領投方認購1.5億元,軍融發展創業投資基金(湖北)合伙企業、長江證券創新投資(湖北)有限公司等機構分別跟投。
聚芯微電子的股東陣容堪稱豪華。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持有3.82%股份,華為旗下哈勃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3.66%,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持股1.26%,三大手機巨頭均位列股東名單。五源資本、和利資本、達晨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也參與其中。公司創始人劉德珩直接持股20.56%,通過聚芯微企業等平臺合計控制更高比例權益,其他核心團隊成員如詹萬幸、孔繁曉等也持有顯著股份。
財務數據顯示,聚芯微電子近年來呈現強勁增長態勢。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從1.27億元躍升至6.67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70%。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8%;凈利潤達2072萬元,同比增幅12.4%。分業務板塊看,智能音頻領域貢獻1.72億元收入,占比43%;光學感知業務收入1.18億元,占比29.6%;機器視覺、影像技術等新興領域合計貢獻21%的收入份額。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聚芯微電子在3D光學和智能音頻領域構建了核心技術壁壘。其自主研發的飛行時間(ToF)傳感器采用背照式(BSI)技術,具備高精度、低功耗等特性,已應用于人臉識別、自動駕駛、AR/VR等多個前沿領域。智能音頻功放產品憑借差異化優勢,成功打入主流手機廠商供應鏈。公司研發網絡覆蓋武漢、深圳、上海及歐洲,形成全球協同創新體系。
經營效率方面,聚芯微電子持續優化成本結構。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從27.7%提升至23.4%,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改善至23.4%。經調整凈利潤率由2022年的-37%提升至2024年的10.7%,2025年上半年達8.3%。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達5.32億元,資金儲備充足。
追溯融資歷程,聚芯微電子在2021年12月完成的D輪融資中已展現出強勁吸引力,當時以48億元估值募集3億元資金。此次D+輪融資不僅估值提升至53億元,更吸引到太平科創、深圳達晨等新股東加入,資本方背景呈現多元化特征。從股東結構看,產業資本與財務投資者形成良性互動,為后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持。
核心管理團隊方面,劉德珩作為創始人兼CEO,帶領詹萬幸、孔繁曉等聯合創始人構建起專業治理架構。董事會設置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席位,形成有效的決策制衡機制。高管團隊平均擁有超過15年半導體行業經驗,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領域具備深厚積淀。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聚芯微電子的商業化路徑愈發清晰。其產品矩陣已從智能音頻延伸至光學感知、機器視覺等高增長領域,客戶群體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安防監控等多個行業。2025年上半年,振動感知領域實現收入2458萬元,機器視覺產品收入5409萬元,影像技術產品收入3129萬元,多元化布局初見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