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手機自上市以來,市場表現呈現明顯分化,Pro Max機型一機難求,而標準版則庫存充足,引發外界對產品結構的廣泛討論。

據實地探訪,上海市區多家小米之家門店內,消費者排隊體驗新機的場景屢見不鮮。店員透露,首批到貨的百余臺新機在首發日即售罄,次日補貨的十余臺也迅速清空,目前僅Pro機型有少量現貨,標準版庫存最為充足。一位正在咨詢的消費者表示,Pro系列性能更強且配備后屏自定義壁紙功能,與頂配機型僅千元左右價差,吸引力明顯高于標準版。
電商平臺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分化趨勢。淘寶平臺顯示,Pro與Pro Max機型銷量已突破一萬臺,而標準版銷量約為三千余臺;京東平臺則顯示,Pro系列可實現次日達,而Pro Max需等待至10月13日后發貨,標準版發貨時效雖快于頂配,但銷量差距顯著。
市場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小米17系列出貨量或較原定目標下降約20%,標準機型需求低于預期是主因。其調查顯示,標準版原計劃占系列總銷量50%-55%,實際上市后僅占15%-20%。蘋果iPhone 17標準款在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也對小米同類產品形成擠壓。
針對市場質疑,小米手機部總裁盧偉冰回應稱,由于上代1TB版本銷量比例較低,新一代該版本雖已完成生產但未同步上市,導致標準版首銷受影響。不過,他強調10月5日起將交付16GB+1TB版本,并表示對整體銷量超越上代小米15系列充滿信心。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隨后轉發此聲明,稱新增大容量版本及Pro系列加單將優化產品結構,整體訂單量較上一代將有所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17系列自發布以來爭議不斷。此前,市場對小米改名策略提出質疑,認為其“碰瓷”蘋果缺乏品牌自信。上市后,官方海報將Pro系列稱為“逆光之王”,但右下角小字注明“為產品設計目標”,此舉被部分用戶指責為“文字游戲”,質疑其宣傳真實性。
從命名爭議到宣傳手法質疑,再到如今標準版與高配版的市場表現兩極分化,小米17系列始終處于輿論焦點。盡管小米通過調整訂單結構、積極回應市場關切,但關于系列整體前景的判斷,仍需等待更多市場反饋的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