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軍關于“供養兩個大學生”的言論引發廣泛關注。這位曾登頂中國首富的企業家公開表示,同時承擔兩個“孩子”的大學費用讓他倍感壓力。而他所指的“孩子”,實則是小米集團正在全力推進的造車項目與芯片研發業務,這兩項被視為小米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
根據最新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數據,雷軍當前身家達435億美元,較去年大幅增長326億美元。這一財富躍升主要得益于小米集團股價回升及SU7車型交付帶來的市場信心提振。今年3月,其身家一度突破900億美元,短暫問鼎中國首富寶座。然而,在光鮮的財富數字背后,雷軍正面臨著造車與芯片研發兩大燒錢業務的雙重考驗。
小米造車項目的投入規模遠超行業預期。截至今年3月,該業務五年累計投入已達1050億元,其中僅SU7車型的研發費用就超過300億元。今年單年計劃再投300億元,未來五年更將追加2000億元研發預算。盡管第二季度集團整體凈利潤達108億元,但汽車業務仍虧損18億元。不過,隨著SU7 Ultra頂配車型三天鎖單1萬輛,高端市場接受度得到驗證,小米汽車有望在下半年實現單季盈利。
在9月19日的大規模召回事件中,小米一次性召回116887輛已售新車。這場代價高昂的“安全必修課”,凸顯出跨界造車玩家在規模化交付過程中面臨的嚴峻挑戰。雷軍坦言,作為“家長”確實壓力巨大,但小米仍以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成本實現了量產奇跡——相比恒大1100億元投入僅交付1389臺,小米的造車效率堪稱行業標桿。
芯片研發則是雷軍布局的另一戰略高地。今年5月,小米自研的“玄戒”芯片累計投入已超135億元,3月發布的3nm旗艦處理器“玄戒O1”單次研發成本高達10億美元。盡管流片多次失敗,小米仍堅持投入,目前造芯業務年度研發預算超60億元,研發團隊規模達2500人。據測算,僅團隊薪資支出每年就超過12億元,若計入高端人才薪酬,人力成本更將突破30億元。
這兩大燒錢業務的技術突破正在重塑小米的產業格局。SU7車型搭載的完全自研主驅電機已實現大規模量產,轉速創行業新高;玄戒芯片的推出使小米成為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機芯片技術的企業。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通過生態協同策略,將汽車車機系統與MIUI深度打通,手機業務與新業務形成1+1>2的協同效應。
雷軍的戰略布局始終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從2010年進軍智能手機,到2013年布局IoT,再到2021年跨界造車、2023年投身芯片,每次“All in”都精準踩中行業變革節點。這種戰略定力在最新演講中再次得到印證——以《改變》為主題的第六次年度演講中,雷軍宣布小米17系列將首次對標蘋果,推出三款機型并首發3nm工藝芯片,同時聚焦玄戒芯片十年研發與汽車業務逆襲。
面對持續的資金投入壓力,小米展現出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今年3月,公司通過配售股份成功籌資425億港元,明確將資金用于電動汽車和芯片業務。這種將生態、用戶、資金集中壓強的策略,正在突破技術壁壘的道路上發揮關鍵作用。正如雷軍在演講中引用的朋友案例:凡客創始人陳年在SU7成功發布后重振旗鼓,帶領團隊轉型直播電商并取得突破,這印證了“五十歲正是闖的年紀”的奮斗精神。
從財務數據看,小米的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攀升。2020年研發費用92.56億元,占總營收3.7%;到2024年已增至240.5億元,占比達6.6%。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44.8億元,同比增長36%。這種持續加碼的技術投入,正在將小米推向全球硬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