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融合南北特色的創新美食——“奶皮子糖葫蘆”在消費市場掀起熱潮,不僅線下門店排起長隊,社交平臺上相關話題也持續升溫,更引發茶飲行業對原料創新的深度探索。
這款將內蒙古傳統乳制品奶皮子與經典糖葫蘆結合的創意小吃,以獨特的“南北碰撞”姿態迅速走紅。北京牛街某初代網紅店門前,消費者排隊時長超3小時;上海長寧區某店鋪單串售價達98元仍供不應求;杭州上沙路炒貨店的隊伍甚至延伸至街角。小紅書平臺上,“奶皮子糖葫蘆”相關筆記突破萬篇,多次登頂熱搜榜首,形成現象級傳播效應。
敏銳捕捉到流量紅利的茶飲品牌迅速跟進。樂樂茶對10月中旬推出的“雪頂山楂草莓奶皮子”進行升級,添加“糖葫蘆”標簽后,產品搜索進店率與銷量雙雙飆升60%,24元的定價在部分門店單日銷量突破百杯。目前該產品全國缺貨,品牌方透露下周將在烘焙門店推出奶皮子甜品系列。南京品牌馬伍旺飲料廠同步上線“青提奶皮子糖葫蘆”,內蒙古品牌牧野晨曦則計劃于周三推出同名飲品,其門店的奶皮子冰淇淋與千層蛋糕早已成為爆款,單周消耗奶皮子超千張,36元的千層蛋糕日均銷量達數百個。
消費端的狂熱需求直接傳導至供應鏈端。牧野晨曦創始人程曉峰透露,近期接到大量同行詢問奶皮子供應商的電話,但合作工廠均處于滿產狀態,內蒙古全境產能告急,即便原料漲價30%-50%仍難以滿足需求。樂樂茶研發總監王佳慧也表示,奶皮子原料價格近翻倍增長,采購團隊正緊急拓展供貨渠道。內蒙古沁豐諾工廠負責人稱,當前日產能1000張已全部預訂,11月訂單已排至12月,價格波動劇烈且不穩定。
行業觀察顯示,奶皮子原料生產存在顯著瓶頸。目前市場高品質產品依賴手工或半機械化工藝,日產500張已屬中型工廠,千張規模即屬大型企業。程曉峰指出,產能限制與熱度持續性存疑,導致工廠不敢輕易擴產,這是造成全國缺貨的核心原因。王佳慧分析認為,奶皮子口感中性、受眾廣泛,有望成為秋冬季節性原料,但其生命周期與標準化程度仍需市場檢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流行的奶皮子與去年熱潮存在本質差異。去年以“奶皮子酸奶”為主流,其本質是牛奶發酵形成的乳脂薄膜,類似奶凍質地;今年爆火的則是內蒙古傳統奶皮子,需通過8-12小時低溫熬煮形成蜂窩狀結構,分為需冷凍運輸的濕奶皮與便于儲存的干奶皮兩種形態。樂樂茶新品采用內蒙干奶皮碎作為點綴,而瑞幸等品牌此前使用的多為凍凍質地原料。程曉峰測試多家工廠后發現,傳統奶皮子品質參差不齊,行業尚未建立統一生產標準。
成本因素進一步限制了原料普及。內蒙傳統工藝需3-3.5公斤鮮奶才能產出1斤奶皮子,耗時長且成品率低。王佳慧透露,漲價前每公斤奶皮子約200元,單杯10克用量成本即達2元,漲價后成本壓力更大。這一特性使其難以應用于平價茶飲,與珍珠、芋圓等大眾化小料形成鮮明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