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工業的璀璨星河中,雷克薩斯LFA無疑是一顆獨特的星辰。這款超跑的誕生,源于豐田CEO豐田章男內心深處對極致性能的執著追求。與布加迪威龍、初代福特GT勒芒賽車等傳奇車型一樣,LFA承載著企業高管的個人夢想,是豐田章男為汽車世界奉上的一份厚禮。

21世紀初,豐田懷揣著進軍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雄心壯志,LFA的構想也在這股熱潮中應運而生。“LFA”這一縮寫,代表著“雷克薩斯未來巔峰”(Lexus Future Apex),簡單而直接地詮釋了它的使命。然而,命運弄人,當LFA以量產規格正式亮相時,豐田卻已黯然退出F1賽場,這無疑為它的故事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在近十年的漫長研發歷程中,LFA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整體輪廓與外觀基本保持原樣外,其余部分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為了攻克重量攀升的難題,設計師們毅然決然地將全鋁合金車身設計改為部分碳纖維結構。而單離合器變速箱的設計,則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在如今看來略顯過時。
2009年東京車展,這款公路版超跑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它以34萬英鎊的高昂標價驚艷世人,且官方明確表示僅限量生產500臺。盡管售價不菲,但漫長的研發過程和昂貴的碳纖維制造工藝,讓每一臺LFA都成為了豐田的“虧本買賣”。不過,這并未影響它在汽車愛好者心中的地位,反而讓它更加神秘和珍貴。
在LFA的產品生命周期后期,雷克薩斯還推出了更具賽道基因的紐博格林版。這個版本宛如一位賽道猛將,配備了更具攻擊性的前分流器、固定式后擾流板和全新輕量化輪轂。同時,懸架經過重新調校,動力也提升了11馬力。不過,想要擁有這套升級包,車主們需要在標準版的基礎上額外支付6.36萬英鎊,這也使得整車總價輕松突破40萬英鎊。
LFA的出現,在當時的市場上引發了不小的震動。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項魯莽的投資,畢竟它與豐田過往的產品風格大相徑庭,兼具稀有性與非常規設計,將雷克薩斯和豐田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市場起初對它感到困惑,難以形成清晰的認知,也無法預判它的表現。但如今,LFA依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成為了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傳奇。
作為一個真正從零開始的項目,LFA的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工程師們的心血。小到定制前置碳纖維底盤的生產線,都是全新打造的。這是一項宏偉的工程,不受妥協與財務限制的束縛,堪稱日本超跑史上的經典之作。
若要評選LFA身上最能代表其特色的部件,那非它的4.8升自然吸氣V10發動機莫屬。這款代號1LR - GUE的發動機,由雷克薩斯與雅馬哈攜手研發,采用了鋁、鎂、鈦合金材質打造。它就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因其獨特的聲浪和敏捷的響應,常常被人們比作樂器。每個氣缸都配備了獨立節氣門,采用72度氣缸夾角設計,體積比傳統V8發動機還小,重量卻與V6發動機相當。

40個氣門與連桿均為鈦合金材質,潤滑系統更是強大,能夠應對縱向或橫向2G的離心力。這臺輸出552馬力(轉速8700轉/分)的“珍寶級”V10發動機,雖然不是同級中最強的,但它從怠速攀升至9500轉/分的速度極快,以至于傳統指針式轉速表都跟不上它的節奏。它就像LFA的心臟,為整車注入了無盡的活力,也是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
為了實現近乎完美的重量分配,LFA采用了橫置變速箱布局。變速箱被安裝在車尾,通過剛性扭矩管與發動機緊密相連。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薩斯還將排氣系統布置在同一傳動通道內,讓駕駛員與乘客的坐姿更靠近車身中心線。這一設計旨在優化LFA的重心與質量分布,使盡可能多的重量集中在車身中心線上。雷克薩斯與變速箱合作伙伴愛信放棄了雙離合變速箱甚至液力變矩器方案,只為追求傳統變速箱帶來的純粹機械質感。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LFA的單離合器變速箱技術水平略顯陳舊,但以單離合器變速箱的標準衡量,它并不算糟糕。降擋時干脆利落,全力加速時的升擋動作讓人聯想到蘭博基尼Aventador。不過,與現代雙離合變速箱的迅捷響應相比,它還是稍顯遲滯。
豐田專為LFA打造了定制底盤,這意味著車輛在機械結構上幾乎無需妥協。因此,雷克薩斯決定不配備自適應減震器,而是采用了螺旋彈簧減震器,搭配前雙叉臂懸架與后多連桿式后橋。制動系統采用了相對常規的配置:前六活塞布Brembo單體式卡鉗與后四活塞卡鉗,搭配碳纖維陶瓷剎車盤,這套系統的制動性能極為出色,為LFA的行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初次駕駛LFA,你可能會心存謹慎。當發動機啟動的那一刻,它澎湃的性能便展露無遺。行駛中,車輛響應的精準度和敏銳度要求駕駛者必須深思熟慮地操作。初印象中的LFA,性格沉穩且略帶疏離,更專注于行駛本身。但隨著你對它的逐漸了解,會發現它的潛力十足。轉向直接而沉穩,懸架緊繃卻不失韌性,能夠清晰地呈現路況和車輛的工作負荷狀態。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逐漸信任這臺機器,彼此間的連接也愈發緊密。繼續深踩油門,LFA會毫不費力地提升性能,即便逼近極限,表現依然溫和且漸進。對于一款擁有如此深厚性能儲備的超跑而言,它的親和力令人驚嘆。
LFA不僅在性能上表現出色,在內飾方面也同樣奢華。銑削鋁鎂合金按鍵、拋光碳纖維方向盤、觸感柔滑的蠟感皮革座椅與儀表臺,其組裝工藝之精湛,在限量生產的車型中實屬罕見。雷克薩斯的內飾設計向來備受贊譽,而LFA更是將這一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它的內飾設計巧妙、工藝精湛,讓你真切感受到自己駕駛的是一款非同凡響的座駕。
LFA的內飾在美學設計上獨樹一幟,將信息娛樂系統與空調控制巧妙融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弧形中控臺,信息娛樂屏幕則被巧妙隱藏。它也是首款配備數字儀表盤的雷克薩斯車型,搭配金屬邊框,可根據駕駛模式切換顯示內容。由于發動機轉速攀升速度過快,傳統指針式轉速表無法跟上,因此LFA采用了數字轉速表,這一設計既實用又充滿了科技感。
豐田章男曾希望LFA的“光環效應”能成為“為每一款車型注入靈魂的秘密配方”,而這一愿景確實得以實現。若非LFA的存在,很難想象雷克薩斯會推出V8動力的IS - F與LC500等車型。同樣,在F1失利后,豐田本可能徹底退出賽車運動,但它卻憑借堅定的決心最終贏得并主導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同時斬獲多個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豐田還打造了GR Yaris與GR86這兩款本世紀最優秀的平價駕駛型跑車。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LFA是豐田一次獨特而震撼的實力展示。盡管沒有后續繼任車型,但它并非一場炫耀,更像是豐田章男寫給汽車本身以及所有熱愛駕駛的人的一封情書。它成功打破了西方世界對日本超跑難以躋身世界級行列的固有偏見,超越了本田NSX(在某種程度上也包括日產GT - R)未能完成的使命,當之無愧地成為21世紀最受追捧的車型之一。如今,LFA的身價已超過100萬英鎊(稀有紐博格林版的價格更高),收藏家們顯然已意識到它的非凡價值。
在售價、性能與稀有度方面,LFA有著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法拉利599 GTO這款限量599臺的車型標價30.5萬英鎊,其V12發動機聲浪動聽且性能更強,但相比豪華感十足的LFA,它更偏向于一款硬核的輕量化賽車。蘭博基尼Aventador于LFA問世約一年后推出,其6.5升V12發動機動力更強勁,售價也低約10萬英鎊,但由于采用批量生產模式,它缺乏前兩者的稀有屬性。梅賽德斯 - AMG SLS雖風格迥異,但在同一時代也屬于小眾稀有超跑陣營,尤其是SLS Black Series,堪稱一款卓越的車型。同期日產GT - R作為一款采用專屬工程設計的日本超跑挑戰者,雖性能強悍,但售價僅為LFA的六分之一。
多年來,人們逐漸認可了LFA的工程造詣、稀有屬性與獨特性能,其身價也隨之大幅上漲。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上市15年后的今天,LFA的身價已較新車售價翻了一倍多,且在多數情況下超過了同期的競爭對手法拉利599 GTO以及SLS Black Series。事實上,LFA上市時34萬英鎊的標價曾遭受猛烈抨擊,這也是它滯銷的原因之一。經銷商為吸引消費者購買,頻繁推出折扣優惠,部分車型甚至在經銷商處未上牌存放多年,即便到如今,仍有少數LFA尚未找到首位車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