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儲能板塊迎來強勁上漲,11月6日多只成分股集體漲停。常寶股份、神馳機電、豪美新材等企業股價封住漲停板,市場對儲能行業前景的預期持續升溫。這一表現背后,是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的里程碑式進展,該數據已躍居全球首位。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華北地區以3118萬千瓦裝機量領跑全國,占比達30.4%;西北地區以2672萬千瓦緊隨其后,占比26.1%;華東地區則以1655萬千瓦位列第三,占比16.1%。從單站規模看,10萬千瓦及以上大型儲能項目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前三季度等效利用小時數達770小時,同比增加120小時,標志著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率提升階段。
區域發展呈現差異化特征。華北地區依托工業和人口集聚優勢,形成"電源側+電網側"協同布局模式,成為儲能消納核心市場;西北地區憑借風光資源稟賦,在青海、甘肅等地建成多個GW級"新能源+儲能"基地;華東地區則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江蘇調峰體系最大電力達1000萬千瓦,上海液流電池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儲能發展引擎,不僅建成完整產業鏈,電池和系統出貨量更分別占據全球90%和70%以上市場份額。這一規模相當于4.4個三峽水電站裝機容量,僅2025年5月單月新增裝機就同比暴增462%,創下全球產業紀錄。
AI算力中心的"零中斷"需求正催生儲能新藍海。據測算,我國智算中心年用電量2030年將占全社會5%-10%,單座超大型數據中心年均耗電超10億千瓦時。儲能技術通過"削峰填谷+綠電消納+應急備電"三重價值,成為算力基礎設施核心配套。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推動下,內蒙古、甘肅等西部樞紐已吸引阿里云、華為等企業布局超大型數據中心,配套儲能需求爆發式增長。
典型案例中,甘肅慶陽數據中心集群規劃2025年新增3GW儲能容量,實現100%綠電供應;上海臨港智算園區部署的磷酸鐵鋰儲能系統,使每度電成本下降0.18元,算力設備利用率提升22%。IDC預測,八大算力樞紐節點未來三年需配套儲能超2000萬千瓦,對應投資超500億元。
產業鏈各環節全面受益。上游原材料領域,正極材料、電解液等需求激增;中游電池制造環節,寧德時代累計研發投入超800億元,專利達4.3萬項,電芯安全失效率降至十億分之一;國軒高科磷酸錳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獲大眾集團120GWh長單,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1%。
系統集成領域競爭激烈。陽光電源2025年三季度營收228.69億元,凈利潤41.47億元,凈利率18.13%反超寧德時代。其儲能業務海外占比從63%升至83%,歐洲、中東市場溢價率超15%,PowerTitan 3.0液冷系統效率達93.5%,較行業均值高3.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出貨28.5GWh,全球市占率18%居首。
創新模式不斷涌現。通潤裝備采用"容量租賃+運維服務"模式,2025年新增簽約儲能項目超5GW,與華能集團合作的山東1.2GW電站進入調試階段,三季度儲能業務營收同比激增320%。其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實現98%充放電精準控制,山東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收益同比提升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