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縣城經營五金店的張先生最近遇到了購車難題——每天需要往返周邊村鎮送貨的他,在大眾速騰和吉利星愿之間猶豫不決。銷售顧問一邊強調燃油車的可靠性,一邊推薦新能源趨勢,讓他難以抉擇。經過實地試駕和詳細成本計算后,他最終做出了選擇,這個決策過程或許能為同類消費者提供參考。
初次看車時,速騰的德系品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展廳里那臺銀色車型線條硬朗,大眾標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試駕時座椅的包裹感也獲得認可。但當銷售報出15萬元的入門價,加上購置稅、保險等費用后總價逼近17萬元時,他的表情開始凝重。相比之下,同展廳的吉利星愿白色頂配版僅需10萬元出頭,智能中控屏還能連接手機熱點,這些配置差異讓隨行的孩子興奮不已。
實際使用成本才是決定性因素。按照每天50公里的送貨里程計算,年行駛里程約2萬公里。速騰1.4T發動機在擁堵路況下百公里油耗達9升,按當前8元/升的油價計算,年油費支出高達1.44萬元。而吉利星愿充滿電僅需20余元電費,即便考慮冬季續航衰減,年電費支出也不過1740元。當聽到兩者年使用成本相差超過1.2萬元時,張先生不禁算起賬來:"這筆錢足夠多進兩批五金配件了。"
保養環節的差異更加明顯。速騰每5000公里需要更換機油機濾,單次小保養費用600余元,加上每年4次保養和定期更換濾芯、火花塞等項目,年維護成本接近4000元。而純電動的吉利星愿只需定期檢查電路系統,年保養費用僅800元。保險費用方面,新能源車每年還能節省約500元。
駕駛體驗的對比也出人意料。試駕速騰時,雖然動力儲備充足,但爬坡時發動機的轟鳴聲讓人不適。而吉利星愿在相同路況下表現安靜,載貨后動力依然充沛。張先生特別提到:"送貨時經常要拉五金件,電動車的平順性確實更好,而且沒有燃油車的尾氣味道。"
五年總成本計算顯示驚人差距。速騰五年油費7.2萬元、保養2萬元、保險2.5萬元,合計11.7萬元;吉利星愿電費0.87萬元、保養0.4萬元、保險2.25萬元,總支出僅3.52萬元。兩者相差8.18萬元,這筆錢在縣城足夠購買一輛二手代步車。對于電池更換的擔憂,銷售表示該車型提供終身電池質保,非人為損壞無需自費。
充電設施的普及打消了最后顧慮。張先生發現縣城周邊已建成多個充電站,家用充電樁安裝也十分便利。即便需要長途運輸,20分鐘快充即可補充大部分電量。最終決定購買吉利星愿后,他分享了一周的使用體驗:"比想象中好開,智能系統很實用,最重要的是每月能省下兩千多元開支。"
這個案例反映出三四線城市消費者購車觀念的轉變。當實用性和經濟性成為首要考量時,品牌溢價的影響力正在減弱。隨著充電網絡的完善和新能源技術的成熟,類似的選擇題或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