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青島成為全球工業裝備領域關注的焦點——山東重工·濰柴動力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此盛大舉行。這場匯聚了全球目光的盛會,吸引了來自140多個國家的近3000名海外合作伙伴參與,創下歷屆活動規模之最。
作為中國工業裝備領域全球化的標桿企業,山東重工集團已構建起覆蓋全球的產業版圖。集團總經理王志堅在會上透露,2024年集團營業收入達5500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高達60%。更令人矚目的是,集團預計2025年出口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較2020年增長4倍。面向2030年,山東重工立下更為宏偉的目標: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海外業務貢獻率提升至70%,出口收入達210億美元。
這場國際盛會的細節處處彰顯著企業的全球化基因。大會現場,外籍人士數量遠超中方人員,會議同步提供6種語言的同聲傳譯服務。40家海外戰略合作伙伴與30名優秀海外員工獲得表彰,這些安排無聲訴說著企業的國際影響力。數據印證著這種影響力:2025年前三季度,集團收入近4400億元,同比增長超9%;產品出口收入達727億元,同比增長6%-7%。
各子公司交出的成績單同樣亮眼:濰柴發動機板塊出口收入增長超30%,大缸徑業務銷量同比激增400%;中國重汽重卡出口11.1萬輛,同比增長24.5%,9月單月出口量創1.5萬輛新高;中通客車海外業務占比達70%,收入增長40%,在智利、吉爾吉斯斯坦、迪拜等地斬獲大額訂單。王志堅特別指出,海外收入中30%來自凱傲、法拉帝、博杜安等歐美并購企業,另30%源于本土產品的海外本地化生產銷售。
目前,山東重工的產業足跡已延伸至170多個國家,構建起由38個海外貿易平臺、30余個辦事處、超1000家銷售渠道和40余座生產基地組成的全球網絡。這種均衡布局使企業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當局部市場波動時,全球化運營可有效對沖風險。
在集團全球化戰略中,濰柴集團扮演著關鍵角色。作為山東重工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子公司,濰柴自2009年起先后并購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等10余家歐美企業,涵蓋液壓、叉車、智能物流等領域。這些并購不僅補齊了技術短板,更掌控了商用車新能源三大核心技術。濰柴集團董事長馬常海透露,目前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46%,國際化指數達40.93%。2025年前三季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500多億元,同比增長6%。
濰柴的海外并購策略堪稱典范。馬常海總結了三大成功密碼:首先是協同化,確保并購項目與主業高度相關且能產生協同效應;其次是當地化,既包括將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導入海外并購企業,又涵蓋推動海外企業在中國落地生產;最后是同心化,將合作伙伴視為家人,通過文化認同實現共贏發展。以凱傲集團為例,2024財年營收達115.03億歐元,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大幅增長至9.172億歐元,印證了這種模式的成功。
此次大會特別設置工程機械、農業裝備、動力系統等六大展區,展出近300件展品,其中不少為首次亮相。山東重工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展示集團整體實力,旨在增強客戶合作信心,為未來5-10年市場規劃奠定基礎。從數據到案例,從戰略到執行,這場全球盛會生動詮釋了中國工業裝備企業的國際化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