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披露了蘭博基尼一項突破性技術——主動空氣動力學車輪專利。這項創新設計旨在平衡高性能車型的空氣動力學效率與剎車系統散熱需求,通過純機械結構實現自動調節,無需依賴電子傳感器或外部動力源。
該專利的核心是一個溫度響應式輪圈系統。在常規行駛狀態下,輪圈面板保持閉合狀態,形成光滑表面以降低空氣阻力;當剎車系統溫度升高時,內置的執行器因熱膨脹自動打開面板,形成散熱通道。冷卻后,執行器收縮,面板在彈簧力作用下復位,整個過程完全由溫度變化驅動。
與傳統解決方案相比,蘭博基尼的設計顯著簡化了系統結構。此前梅賽德斯-AMG在Concept AMG GT XX概念車上展示的類似技術,需要藍牙控制模塊和小型發電機驅動輪轂罩,而蘭博基尼的方案僅通過機械部件實現功能,既減輕了重量,又降低了系統復雜性。
這項技術對高性能車型意義重大。在剎車無需冷卻的工況下,車輛可始終保持輪面低阻力狀態,提升加速性能和燃油效率;而在激烈駕駛時,自動開啟的散熱通道能有效控制剎車溫度,避免性能衰減。工程師特別強調,該設計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幾乎未增加整車重量。
蘭博基尼的空氣動力學創新不止于此。過去12個月內,公司還提交了多項相關專利,包括可變形尾翼、柔性車頂擾流板等"車輪外"主動空氣動力學技術。這些設計通過改變車身部件形狀,進一步優化不同駕駛場景下的氣流管理。
在底盤技術領域,蘭博基尼正在開發主動輪載調節系統。該技術允許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動態調整車輪外傾角和前束角,使后驅車型在過彎時獲得更強的抓地力,同時避免傳統硬派設定導致的輪胎過度磨損。不過與純機械的空氣動力學車輪不同,輪載系統需要配備高精度傳感器和復雜控制算法。
據技術文檔顯示,主動輪載系統已具備量產條件,未來可能率先應用于蘭博基尼后驅車型。這項突破將使車輛在保持日常駕駛舒適性的同時,顯著提升賽道表現,展現超級跑車制造商在工程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