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201工位近日迎來重要發射任務。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的“長征七號甲”遙十三運載火箭在此點火升空,成功將遙感四十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標志著該型火箭在2025年的第四次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是其總計第十二次發射,延續了十一連勝的優異戰績。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新型高軌遙感衛星,遙感四十六號具備多項突破性技術特征。該衛星首次采用地球靜止軌道(零度傾角地球同步軌道)設計,與此前進入傾斜地球同步軌道的遙感系列衛星形成技術互補。其核心任務涵蓋防災減災、國土資源普查、水利氣象監測等領域,同時具備特殊環境下的偵查應用能力。衛星配備的先進觀測設備可實現大范圍、高精度的地表信息采集,為多領域決策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執行本次任務的“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采用三級半構型設計,全箭高度達60.13米(配備4.2米直徑標準整流罩狀態)。該火箭由芯一級、芯二級、芯三級串聯構成主體結構,并捆綁4枚直徑2.25米的助推器。其芯級直徑達3.35米,芯三級直徑3米,起飛質量約570噸,可產生727噸的起飛推力。在運載能力方面,該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不低于7噸,中地球轉移軌道運力超過8噸,能夠滿足多種軌道類型的發射需求。
技術團隊通過持續優化流程,將火箭發射準備周期壓縮至19天。這一突破得益于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和技術狀態管理機制,通過精細化測發流程設計,顯著提升了發射效率。目前該型火箭已形成標準化生產模式,能夠適應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為后續航天工程實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此次發射同時創造了多項紀錄:既是“長征七號甲”火箭2025年的第四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05次飛行。自首飛以來,該型火箭保持了100%的任務成功率,其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已得到充分驗證。隨著航天工程需求的不斷增長,技術團隊將繼續推進火箭性能升級,重點優化運載能力、發射效率和環境適應性等核心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