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視春晚的舞臺上,16臺宇樹科技H1人形機器人以整齊劃一的秧歌舞步驚艷亮相。觀眾的目光被流暢的動作所吸引,卻鮮少有人注意到,支撐這些精密機械完成高難度動作的,是藏在關節處的指甲蓋大小的金屬觸點。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連接器,在高頻震動和高速運動中持續輸送著大電流,成為機器人“靈動”背后的關鍵支撐。
春晚效應帶來的市場沖擊遠超預期。常州艾邁斯電子的月銷量從8000套暴增至20萬套,全球人形機器人連接器市場約六成份額被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收入囊中。訂單如潮水般涌來,倉庫爆滿,生產線24小時運轉。這場突如其來的“海嘯”,既是春晚舞臺的偶然曝光,更是企業二十年技術沉淀的必然結果。
連接器市場的格局曾被美國企業牢牢掌控。泰科電子、Deans等巨頭憑借專利壁壘和技術優勢,在動力連接器領域構筑起堅固的護城河。Deans的T插連接器一度占據鋰電池航模市場90%的份額,中國企業不僅要支付4.2美元的高價,還需承擔專利費用。這種“買得起用不起”的困境,直到2009年艾邁斯推出XT60連接器才被打破。
XT60的橫空出世改變了行業規則。這款體積小巧的連接器,承載能力遠超同類產品,售價僅為進口產品的一半。上市首年即賣出百萬對,迅速出口至60多個國家。美國商會報告開始頻繁提及“中國競爭加劇”,Deans的市場份額直線下滑。艾邁斯的技術突破不僅體現在性能上,更通過德國萊茵實驗室的嚴苛認證,將產品可靠性提升至行業新高度。
這家廠房面積僅1.2萬平方米、員工長期穩定在200人左右的企業,走出了與規模化擴張截然不同的道路。每年將銷售額的6.44%投入研發,與德國萊茵實驗室建立長期合作,將測評標準提升至國際水平。產品線從最初的GC系列代工,逐步迭代至XT、LC、LF等防水系列,每個代號背后都是導體材料、接觸電阻、耐插拔壽命的系統升級。
創始人胡正宇的創業軌跡充滿務實色彩。上世紀90年代,他在國企從裝配工做起,十年間摸透了連接器“如何高效導通電流、如何承受大負載”的核心技術。2002年辭職創業時,企業仍以代工為主。2005年果斷砍掉代工業務,集中資源自主研發。首屆北京模型展上,艾邁斯帶著自主開發的連接器亮相,重點展示“高電流承載能力”,逐漸在市場站穩腳跟。
技術突破的軌跡清晰可見。2010年推出的MR30連接器,直徑僅瓶蓋大小,額定電流卻能達到20安培,精準匹配無人機對功率與重量的嚴苛要求。這款產品幫助艾邁斯從航模小眾市場切入主流無人機產業,隨后擴展至園林工具、電動車、智能家電等領域。與大疆、云深科技、蔚藍科技、小米等企業的合作,構建起“供應商-工程伙伴”的深度關系。
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爆發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宇樹科技從四足機器人向人形機器人轉型的過程中,艾邁斯不僅提供連接器,更深度參與調試環節。這種“同頻共振”的合作模式,使其產品能夠精準匹配機器人關節的高頻震動工況。當H1機器人在春晚舞臺上完成高速轉體時,電流通路的穩定性經受住了嚴苛考驗。
面對美國行業的焦慮,艾邁斯的選擇是繼續深耕技術。將實驗室標準再提升一檔,出口網絡擴展至63個國家,年銷量以百萬對計。在消費、教育、科研場景占據80%市場份額,工業領域占比約20%,形成全場景覆蓋能力。150余項授權專利與180余項在申專利,構筑起堅固的技術壁壘。
春晚帶來的訂單激增并未打亂企業節奏。面對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等企業4.3億元的訂單,艾邁斯選擇穩定團隊規模,將新增需求分解至工藝改進與排產優化。面向人形機器人的專項項目預計在五六月投產,內部估算顯示該領域業務占比將從5%持續提升。這種“穩中求進”的策略,使其在市場波動中保持強勁競爭力。
在機器人產業鏈中,連接器常被視為“配角”,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艾邁斯的發展路徑證明,通過持續技術改進,小零件同樣能撬動大市場。從航模到無人機,再到人形機器人,企業始終聚焦“低壓大電流”與“振動耐性”兩大核心,將每個細節做到極致。這種“在一個點上打穿”的戰略選擇,使其在復雜產業鏈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