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迎來一項引發廣泛關注的新規——關于車門外把手設計的國家標準正式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根據新規內容,備受爭議的隱藏式門把手或將徹底退出市場,這一變化對車企和消費者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新國標的核心要求集中在安全性和實用性上。首先,車門外把手必須具備機械釋放功能,這意味著完全依賴電子控制的開啟方式將不再合規。其次,無論車輛處于何種狀態,門把手區域都必須保留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間,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打開車門。車內門把手同樣需要滿足機械釋放要求,且必須位于駕駛者觸手可及的范圍內,避免被其他結構遮擋。
新規對實施時間作出了明確安排。預計從2027年1月1日起,所有新上市車型必須配備符合標準的機械門把手;到2027年7月1日,手部操作空間的要求將全面執行;而對于已上市車型,車企需在2028年7月1日前完成整改,否則將面臨停售風險。這一時間表為行業提供了充足的過渡期,但也意味著車企必須盡快調整產品策略。
從設計合規性來看,當前市場上主流的隱藏式門把手幾乎全軍覆沒。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其需要按壓后才能拉動的門把手因缺乏默認操作空間而不符合要求;理想、極氪等品牌采用的電彈式隱藏門把手,盡管彈出后具備操作空間,但默認狀態下的隱藏設計同樣違規;小米SU7的半隱藏式門把手雖然保留了操作區域,卻因依賴電子信號解鎖而未通過機械釋放功能的測試。甚至連特斯拉后排內門把手也因位置過低和結構遮擋問題需要重新設計。
對于消費者而言,新規的實施將直接提升用車安全性。傳統機械門把手在碰撞后能夠直接開啟,而隱藏式設計需要額外執行彈出指令,這一過程增加了電信號失效的風險。盡管現代電子控制技術已較為成熟,但雙重電信號意味著雙重故障概率,尤其在事故現場,每一秒的延遲都可能影響救援效率。機械門把手的耐久性驗證更為簡單可靠,而隱藏式設計的復雜機構需要更高的研發成本和更長的測試周期。
車企對新規的反應呈現明顯分化。國際車企代表透露,由于此前預計新規不會嚴格限制機械解鎖方式,其現有產品線需要大規模重新設計,涉及整車架構、信號控制和工業設計的全面調整,可能面臨無法按時達標的風險。而國內車企總工程師則表示樂觀,認為中國工程師團隊能夠在數月內完成技術改造,且主流新勢力車企的新車開發周期已壓縮至18個月,具備快速響應能力。這種差異反映出國內外車企在技術儲備和研發效率上的差距。
從行業影響來看,新規將加速淘汰華而不實的設計理念。隱藏式門把手自推出以來,雖以科技感為賣點,卻因實用性差、維修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等問題飽受詬病。其宣稱的降低風阻效果,在實際駕駛中遠不及調整空調溫度或減輕車身重量的節能作用顯著。此次國標修訂,實質上是對市場過度追求創新而忽視基本功能的糾偏,強調汽車設計應回歸安全與實用的本質。
對于已購車用戶,新規不會產生直接影響,現有隱藏式門把手車型仍可正常使用,無需召回或改裝。但潛在購車者需注意,隨著2027年時間節點的臨近,市場上符合新規的傳統門把手車型將逐漸成為主流,隱藏式設計或將徹底成為歷史。這一變化不僅規范了行業標準,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可靠的產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