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保費高企的問題近期持續引發市場關注,部分車型續保價格波動劇烈,甚至出現傳統險企拒保現象。以小米SU7為例,福建車主王先生首年投保人保車險花費5000余元,次年續保時報價竟飆升至近9000元,盡管全年未出險記錄。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山東同款車型車主雖發生兩次對方全責事故,但因理賠記錄為零,續保費用僅4600元。更極端案例顯示,蘇州某車主附加400萬三者險后,年度保費突破萬元大關,與百萬級豪車尊界S800持平。

行業數據顯示,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正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精算師協會統計表明,2024年行業整體承保虧損達57億元,137個車系賠付率超過100%。某財險公司內部數據顯示,新能源車事故率較燃油車高出70%,主要歸因于35歲以下年輕車主占比超燃油車14個百分點,且加速性能強勁的新能源車型更易引發操作失誤。以小米SU7為例,其2.78秒的零百加速性能吸引大量新手司機,但出險率攀升直接推高保險公司定價策略。
面對傳統險企的謹慎態度,車企開始布局自營保險業務。10月29日,小米通過四川銀米科技控股的法巴天星財產保險正式開業,成為繼比亞迪、特斯拉后第三家涉足車險領域的新能源車企。該機構推出的新能源車險產品顯示,某續保案例包含交強險、車損險等基礎險種的總保費約7000元(含返現),較傳統渠道報價更具競爭力。平安、人保等頭部險企則采取差異化策略,前者部分代理人暫停承接相關業務,后者僅對特定使用場景車輛開放報價,而太平洋保險仍保持正常承保。

在市場競爭格局中,華為系問界品牌展現出差異化優勢。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透露,問界車型次年續保費用平均下降30%,這得益于其搭載的華為高階智駕系統。截至目前,該系統累計行駛里程突破178億公里,主動避險次數超200萬次。中保研測試顯示,問界M9在維修經濟性方面獲評優秀,單次維修成本低于同級豪華車型。值得關注的是,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問界車型輔助駕駛里程占比達40%,智能安全體系成功避免潛在碰撞4萬余次,事故率較傳統駕駛模式降低80%。
行業專家指出,新能源車險定價困境源于多重因素疊加。除駕駛群體特征差異外,三電系統維修成本高昂、智能傳感器定損標準缺失等問題,導致保險公司難以建立精準風險模型。某新能源車險產品負責人表示,當前定價主要參考同價位燃油車歷史數據,但新能源車特有的涉水、充電等場景風險尚未被充分量化。隨著車企自營保險業務擴張,數據積累與技術迭代或將推動行業形成更科學的定價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