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屆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上,一款“重慶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問界M9,成為會議的指定用車,吸引了全球政商精英的目光。這款車的亮相,不僅展示了重慶汽車產業的實力,也讓背后的制造企業賽力斯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賽力斯的故事,要從其前身“小康”說起。這家以商用車起家的企業,曾憑借高性價比的微面產品,占據全國微面市場前三的位置,成為無數家庭生計與夢想的承載者。然而,隨著智能化、電動化的浪潮席卷而來,傳統燃油車的競爭邏輯被徹底顛覆,新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出現。
面對消費結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意識到,這是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盡管當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空白,但與燃油車領域的差距相比,這一領域的追趕空間更大。于是,從2016年起,賽力斯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向新能源轉型的車企之一。
轉型之路充滿荊棘。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不僅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頂尖的研發人才,更需構建全新的供應鏈體系。對于一家傳統燃油車企而言,這幾乎是一場“從零開始”的再造。同時,市場對一個長期專注于微車領域的品牌能否成功制造高端智能電動車普遍持懷疑態度,消費者的刻板印象成為品牌升級的巨大障礙。
面對質疑,賽力斯選擇用行動回應。公司組建新能源團隊,專攻增程技術等前沿領域,并投建全國首批智能工廠,為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奠定基礎。賽力斯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更名為“賽力斯”,源自希臘文“SERES”,寓意“絲綢之國”,象征著東方與豪華,彰顯了走向高端的決心。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賽力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與華為深度合作。這種合作并非傳統的供應商關系,而是從研發、技術、制造到銷售、服務的全鏈路賦能。賽力斯擅長制造,華為則在ICT領域擁有領先技術,如智能座艙、智慧車機、輔助駕駛等。雙方通過跨界合作,各司其職,共同打造了一臺品質卓越、智慧程度高的產品。
2021年底,雙方合作品牌問界正式發布,并推出M5、M7兩款車型,售價均在20萬元以上。這兩款車僅用15個月就下線了第10萬輛,創下當時最快達到10萬輛的紀錄。業內專家分析,這種跨界融合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車企在智能化轉型中面臨的“軟件定義汽車”能力不足、研發投入巨大、周期長等痛點,為賽力斯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基因。
2023年12月,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打造的問界M9正式推出,起售價超過45萬元。這款車一經上市便訂單火爆,迅速成為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象級產品。數據顯示,問界M9累計交付突破24萬輛,18個月穩居50萬元以上銷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級司長大衛·穆思在第三屆鏈博會現場看到問界M9后,直言其設計、質量、用料不輸寶馬、奔馳等百萬級車型,智能化水平更是超越傳統豪車品牌。
問界M9的成功,徹底扭轉了公眾對賽力斯品牌的固有認知。截至目前,問界系列已交付超過80萬輛,其中全新問界M8上市5個月累計交付超9萬輛,成為40萬以上價位的銷冠。9月23日,問界新M7正式發布,上市后5分鐘大定突破1萬臺,成為30萬元以上級的爆款產品。
賽力斯的成功,不僅靠與華為的合作,更源于其對產品極致的追求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問界系列采用大面積Nappa真皮、麂皮絨等豪華材質,營造出媲美百萬級豪車的駕乘氛圍;領先的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系統,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安全。賽力斯將過去積累的造車經驗與全新的豪華標準相結合,確保每一臺車都具備卓越品質與精湛工藝。
如今,賽力斯持續秉持“開放創新”的態度,在產業鏈上做出創新。例如,寧德時代在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布局了電池產線,這是寧德時代在渝的首個電池生產基地,也是其首次以“廠中廠”模式布局的生產線。這種模式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中間環節”,提升了生產效能。賽力斯還與儀表、壓鑄、座椅等供應商合作,大幅縮短了產品交付周期,為持續拿訂單、塑品牌提供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