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Z4 M雙門硬頂版,作為寶馬Z系列最后的純正M性能車型,盡管在歷史長河中僅短暫閃耀,卻給車迷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這款車承載著寶馬對性能與設計的極致追求,即便在如今渦輪增壓與電動化浪潮席卷的汽車市場中,依然憑借其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駕駛愛好者的目光。

回溯寶馬Z系列的發展歷程,1997年,Z3 M敞篷跑車驚艷亮相,次年,造型別具一格的Z3 M雙門硬頂版也加入陣營。2002年,Z4取代Z3成為新寵,四年后,Z4 M敞篷版與硬頂版攜手登場。然而,2008年第二代Z4發布時,Z4 M卻悄然退場,此后寶馬再未推出Z4的M版本,使得這款車成為車迷心中的經典絕唱。
寶馬Z4 M雙門硬頂版的獨特之處,首先體現在其造型設計上。在克里斯·班戈擔任寶馬設計總監期間,這款車誕生了別具一格的外觀。硬頂版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顏值更上一層樓。它不僅擁有令人過目難忘的外觀,在性能配置上更是毫不遜色。搭載源自E46 M3的3.2升直列六缸發動機,配合M3 CSL的懸架系統,且調校比標準版更為激進,完美詮釋了M性能車的核心特質。
這款車搭載的S54B32發動機堪稱一大亮點。這是一款3.2升鑄鐵缸體的短行程直列六缸發動機,配備雙頂置凸輪軸和六個獨立節氣門。在Z4 M上,S54發動機在7900轉/分時能爆發出338馬力的最大功率,4900轉/分時可輸出365Nm的峰值扭矩。在渦輪增壓發動機盛行的當下,這樣的扭矩數據或許不算突出,但憑借3.2升的排量和1420公斤的整備質量,Z4 M的動力表現依然強勁有力。
在變速箱的選擇上,Z4 M堅守純粹駕駛理念,僅提供六速手動變速箱,讓駕駛者能夠更直接地感受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同時,作為M性能車,限滑差速器自然必不可少,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操控性能。其機械規格的其他部分也延續了寶馬的經典配置,鋼制單體殼車身保證了車身的堅固性,懸架部件大量采用鋁合金材質,部分懸架組件和制動系統源自M3 CSL,為車輛的性能表現提供了堅實保障。

硬頂版與敞篷版之間存在幾處關鍵差異。硬頂版車身剛性是敞篷版的兩倍,這使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更加穩定。轉向比略快,采用液壓助力而非電動助力,為駕駛者帶來更直接、更精準的轉向反饋。彈簧、減震器和防傾桿的調校也有所不同,讓硬頂版本成為一款更專注于駕駛性能的車型。在駕駛過程中,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線性且響應敏捷,排氣聲浪極具辨識度,充滿嘶啞質感,為駕駛者帶來獨特的聽覺享受。
盡管Z4 M在當年上市時,其硬朗的懸架和相對平淡的轉向手感受到了一些質疑,未能達到保時捷Cayman設定的標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寶馬這款出色的發動機和獨特的駕駛質感,讓這些不足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它的駕駛參與感和動態表現精準度雖然不及Cayman或更專注于操控的蓮花Evora,但依然速度迅猛、性能強悍,且極具個性。在如今的市場中,它依然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寶馬M車型,起售價僅約1.5萬英鎊,對于追求駕駛樂趣的消費者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駕駛體驗方面,Z4 M在平整路面上能夠發揮出最佳性能。其轉向手感比預想中更沉,以如今的標準來看,路感反饋已算不錯。前后軸的抓地力雖不及同級別現代跑車,尤其是后軸的穩定性難以完全信賴,但只要適應它的特性,Z4 M帶來的駕駛體驗既有趣又富有成就感。發動機的聲浪和動力反饋隨著轉速的變化而變化,低轉速、中轉速和接近紅線轉速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質,甚至在逼近轉速限制時,能隱約感受到一絲邁凱倫F1的影子。得益于獨立節氣門,油門響應極為靈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完全符合預期,轉速越高,動力表現越澎湃。
寶馬官方宣稱Z4 M的零百加速時間僅需5秒,最高車速則為電子限速的250公里/小時。雖然現款寶馬Z4手動版的加速性能更優,僅需4.6秒,但Z4 M的駕駛參與感卻更勝一籌。在駕駛過程中,Z4 M的懸架有時會顯得有些顛簸,有時它會漸進式側滑,有時卻會突然失控、爭奪抓地力,這種不確定性為駕駛增添了一份刺激與樂趣,嘗試馴服它的過程十分有趣。
由于與多款其他寶馬車型共享零部件,Z4 M的維修保養成本并不算過高。變速箱和差速器油以及火花塞需要按里程數更換或保養,寶馬還建議保養時檢查氣門間隙,隨著車輛使用年限增加,適當縮短保養間隔無疑是有益的。坐進Z4 M的駕駛座,身體位置幾乎與后軸齊平,前方是延伸至遠方的寬大引擎蓋,這種低趴的駕駛姿態極具感染力,不過視野可能會略顯受限。內飾方面,雖然與普通版Z4并無太大差異,但帶有M標識的擋桿和方向盤,以及包裹性極佳的電動調節座椅,足以讓駕駛者迅速進入駕駛狀態,感受這款車獨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