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行業分析報告指出,蘋果公司正將業務版圖從消費電子領域向機器人技術延伸,預計到2040年其機器人業務年收入將突破1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56.23億元)。這一規模不僅與當前App Store的營收體量相當,更將超過Mac(290億美元)與iPad業務總和,較2024年服務業務960億美元的規模增長35%。
根據分析師描繪的產品路線圖,蘋果首款消費級機器人產品定位為電動桌面助理設備,計劃于2027年正式上市。該設備具備自主移動能力,可通過傳感器陣列追蹤用戶位置,并協助完成家庭或辦公場景中的基礎任務。摩根士丹利認為,這類搭載"具身智能"(Embodied AI)技術的產品,將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最具顛覆性的消費電子品類。
支撐蘋果轉型的核心優勢在于其生態整合能力。通過自研Apple Silicon芯片、iOS/macOS操作系統及iCloud服務,公司已構建起覆蓋超20億臺活躍設備的生態系統。即將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技術平臺,將為機器人產品賦予環境感知、情境推理和實時學習能力,使其從機械裝置升級為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智能體。
此前終止的"Titan"電動汽車項目和Daisy拆解機器人等嘗試,已為蘋果積累起傳感器融合、移動控制及精密機械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近期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人才招募、專利布局及供應鏈合作動態,均顯示出其為規模化生產所作的準備。據測算,到2050年全球具身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達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6萬億元),這為蘋果生態從屏幕交互向三維空間擴展提供了戰略契機。
分析師指出,蘋果的差異化競爭力在于將硬件創新與軟件服務深度融合。相較于傳統機器人廠商,其生態系統能實現設備間的無縫協同,而Apple Intelligence提供的認知能力則可解決人機交互中的核心痛點。這種"終端+算法+服務"的三維布局,或將重新定義消費級機器人的技術標準和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