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在一篇長文中披露了公司財務目標與業務規劃。他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司年化經常性收入(ARR)將突破200億美元,并計劃在2030年前將這一數字提升至數千億美元。年化經常性收入作為衡量企業穩定現金流的重要指標,主要基于長期訂閱合同或持續服務協議計算,其增長反映了OpenAI商業模式從技術探索向規模化商業化的轉型。

在消費級市場,OpenAI正加速布局硬件領域。今年5月,公司收購了由蘋果前設計總監喬尼·艾夫創立的io公司,雙方合作研發一款手掌大小的AI設備。這一動作標志著OpenAI從軟件服務向軟硬件一體化生態的延伸,試圖通過終端設備直接觸達用戶。
科學探索領域同樣成為戰略重點。盡管具體細節尚未公開,但OpenAI副總裁凱文·威爾此前曾提及“OpenAI for Science”項目,暗示公司將通過AI技術加速科研進程。阿爾特曼在文中強調,科學發現將成為核心業務方向之一,可能涉及藥物研發、材料科學等高價值領域。
更具爭議性的規劃是進軍云計算市場。阿爾特曼表示,OpenAI正考慮直接向企業及個人出售計算能力,打造“AI云”服務。這一設想面臨挑戰——目前公司尚未建立自有數據中心網絡,但阿爾特曼認為全球對AI算力的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OpenAI希望填補這一市場空白。

在融資策略上,阿爾特曼未排除傳統路徑。他提到,公司可能通過出售更多股權或增加債務來支持擴張。這一表態顯示,盡管OpenAI已通過訂閱服務和企業合作獲得可觀收入,但其大規模基礎設施投入仍需外部資本支持。從年化收入10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的跨越,再到2030年數千億美元的遠景,OpenAI的商業化路徑正從技術驅動轉向資本與生態雙重驅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