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行業正經歷著新一輪的周期變化,部分企業已顯露出復蘇跡象。作為儲能電池全球第二、動力電池國內前五的企業,億緯鋰能近期發布的財報引發市場關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0億元,同比增長32.17%;凈利潤28.16億元,同比下降11.17%。盡管整體業績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但第三季度表現明顯改善,單季度營收168.3億元,凈利潤12.1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35.85%和15.13%。
市場對億緯鋰能的信心回升直接反映在股價上。自四月中旬以來,該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20%,總市值突破1752億元。股權結構顯示,實際控制人駱錦紅、劉金成分別持有20.05%和19.79%股份,按最新收盤價計算,二人持股市值分別達351億元和347億元。在最新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這對夫婦以525億元財富位列第106位。
回顧發展歷程,億緯鋰能自2001年成立后,從消費電池領域起步,逐步拓展至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市場。目前,該公司已形成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其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九、國內第五,市場份額約2.3%;儲能電池領域表現更為突出,以11%的全球市場份額和40GWh出貨量穩居第二。今年上半年,儲能電池出貨量達28.71GWh,同比增長37.02%。
第三季度業績回暖主要得益于規模效應釋放。前三季度動力電池出貨量34.59GWh,同比增長66.98%;儲能電池出貨量48.41GWh,同比增長35.51%。電池行業特有的規模經濟特性,使得出貨量增長有效攤薄了固定成本,形成"量增利升"的良性循環。但這種增長背后,企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財務數據顯示,億緯鋰能的負債壓力持續加重。截至三季度末,總負債達738.6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63.47%,較2024年同期增加130億元負債,資產負債率提升3.12個百分點。流動性風險尤為突出,流動負債合計445.5億元,其中應付票據及賬款達344.1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46.53億元,而同期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總和僅150.25億元,難以覆蓋短期債務。
為緩解資金壓力,企業于今年七月啟動赴港IPO計劃,擬募資300億港元。這一舉措被市場視為關鍵融資手段,但能否有效改善財務狀況仍存疑問。從行業競爭格局看,動力電池市場呈現"雙雄爭霸"局面,億緯鋰能與頭部企業的差距顯著。以寧德時代為例,其前三季度動力電池業務營收達1316億元,是億緯鋰能的十倍有余;毛利率22.41%也高出后者近5個百分點。
儲能業務雖保持增長,但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布局儲能市場,行業利潤率持續承壓。今年上半年,億緯鋰能儲能電池業務利潤率僅12.03%,低于動力電池業務。為保持競爭力,企業加速產品迭代,推出560Ah、628Ah等超大容量儲能電芯,而寧德時代則選擇相對保守的580Ah策略。但大容量電芯的研發與產能建設需要巨額投入,進一步加重了財務負擔。
產能擴張計劃顯示,億緯鋰能目前在全球擁有八個生產基地,另有兩個在建項目,規劃總產能超300GWh。此次港股募資將主要用于匈牙利、馬來西亞等海外基地建設。這種持續擴張策略在推動規模增長的同時,也使得企業短期內難以降低負債水平。在動力電池市場增長趨緩、儲能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財務健康,將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