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正迎來一場由人形機器人引領的智能化變革。近期,杭叉集團、井松智能、中力股份三大物流裝備領軍企業相繼宣布進軍具身智能領域,引發行業高度關注。這些企業通過推出創新型人形機器人產品,不僅展示了技術實力,更揭示了物流場景對智能化升級的迫切需求。
在剛剛落幕的亞洲物流展上,杭叉集團全球首發了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機器人。這款具備22個獨立自由度的機器人,搭載275 TOPS算力芯片,通過3D相機與激光雷達實現360度環境感知。其獨特設計融合了輪式移動的高效性與人形操作的靈活性,可完成原箱轉運、碼垛拆垛等復雜作業。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X1系列已實現多場景適配,在倉儲物流環節展現出顯著優勢。
井松智能推出的輪足式人形機器人同樣引人注目。這款支持30公斤負載的機器人,通過輪式與足式移動方式的創新結合,突破了傳統設備在復雜地形中的移動瓶頸。市場總監馮安順特別強調,該產品能穩定通過階梯、斜坡等障礙物,在分揀作業中可精準識別物料并完成定點搬運。目前,這款機器人已進入最終測試階段,預計本月正式投入市場。
電動叉車龍頭企業中力股份則選擇了差異化發展路徑。其即將發布的"袋鼠"系列超人形機器人,突破傳統人形結構限制,采用可彎曲仿生設計,專為倉儲揀料場景開發。這款形似袋鼠的機器人具備獨特的彎腰搬運能力,在狹窄空間作業時展現出明顯優勢。公司研發團隊透露,該產品已完成多輪實地測試,即將開啟規模化應用。
行業技術革新背后,是物流場景特有的數據優勢。杭叉集團具身智能項目負責人陶熠昆指出,中國每年120萬輛叉車銷量中,若5%升級為智能設備,每年可產生50億條專業數據,這為機器人訓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仙工智能推出的SRC-5000控制器,正是基于這種需求開發,其全身一體化控制架構可實現高實時性操作,有效解決傳統設備在復雜場景中的響應延遲問題。
技術突破帶來的應用拓展正在加速。星動紀元與北自科技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智能物流核心場景的應用路徑。仙工智能與星塵智能達成的千臺級訂單合作,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分階段部署AI機器人,覆蓋生產線物料配送、周轉箱搬運等關鍵環節。這些合作項目預計將減輕30%以上的人工重復勞動,同時提升作業安全性與生產效率。
盡管發展勢頭迅猛,行業仍面臨多重挑戰。技術層面,控制器架構優化、實時性保障、軟件功能整合等問題亟待突破。仙工智能產品負責人坦言,當前多數企業尚無法將遙操、數據采集、模型訓練等功能系統集成,這制約了"數據采集-訓練-推理"全流程的落地應用。優必選副總裁焦繼超則指出,在貨車裝卸、窄巷道搬運等特殊場景,人形機器人將展現出不可替代的優勢。
這場由物流裝備企業主導的智能化革命,正在重塑行業生態。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人形機器人與專業物流設備的協同發展,有望推動智能物流系統建設邁向新高度。從倉儲管理到生產配送,從重復作業到復雜操作,智能化解決方案正在為傳統物流注入全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