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領域,一項突破性技術正悄然改變傳統生產模式。智元機器人與全球智能產品ODM龍頭企業龍旗科技合作,成功將真機強化學習技術應用于真實產線,實現了機器人"十分鐘學會新技能"的工業級部署。這一成果標志著具身智能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的重要跨越。
傳統精密制造產線長期面臨柔性生產難題。機械臂需要定制化夾具和復雜場地改造,調試周期長達數周,換線成本高昂。即便采用視覺+力控的柔性方案,仍存在參數敏感、部署復雜等問題,難以應對消費電子行業每年數十次的產品迭代需求。據《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報告2023》顯示,近七成制造企業因訂單彈性和產品多樣化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針對這些痛點,智元研發的真機強化學習方案實現了三大突破:通過預訓練模型結合少量示范糾錯,將新技能訓練周期從數周壓縮至十分鐘;在長周期運行中保持工業級穩定性與100%任務完成率;支持快速再訓練實現柔性換型,無需定制夾具即可適配不同產品工序。該技術已在龍旗科技的驗證產線中部署近千臺機器人,覆蓋iPad電檢等毫米級精度要求的FCT功能測試工位。
智元首席科學家羅劍嵐透露,系統通過真實環境交互自動優化策略,對小幅工位變動無需新增樣本即可適應,重大變更也能在半小時內完成遷移。目前正在構建工廠數據閉環機制,推動技能在不同工序間的泛化應用。這種"感知-學習-決策-執行"的閉環模式,使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的自主學習能力。
龍旗科技董事長杜軍紅評價稱,該技術為構建新一代AI智造體系提供了關鍵支撐。雙方已簽署數億元框架訂單,計劃將應用擴展至汽車電子等領域。智元CEO鄧泰華表示,驗證成熟的智能技能將通過OTA方式標準化分發,加速具身智能的產業化落地。
這項突破與行業發展趨勢高度契合。IDC報告指出,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正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其通過多模態感知和環境理解能力,推動工業機器人向自主決策閉環轉變。智元的實踐表明,當AI模型真正部署到生產一線,制造業的柔性自動化水平將迎來質的飛躍。正如羅劍嵐設想,未來產線可能通過調整獎勵函數就自動適應多型號產品共線生產,徹底顛覆傳統制造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