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日在安全技術領域再獲國際認可。其旗艦車型YU7搭載的20合1一體化壓鑄鋁三角梁,在北美壓鑄協會主辦的2025國際壓鑄大賽中斬獲最佳結構獎,這一獎項被視為全球壓鑄行業的最高榮譽。該技術突破不僅彰顯了小米在汽車制造領域的創新實力,更標志著中國品牌在車身安全結構研發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北美壓鑄協會(NADCA)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壓鑄行業盛會,其年度賽事向來以嚴苛的評審標準著稱。小米YU7的獲獎組件通過創新的一體化設計,將20個獨立部件整合為單個高強度結構,在減輕車身重量的同時顯著提升了抗沖擊性能。據技術資料顯示,該三角梁采用跨系統集成方案,不僅承擔碰撞傳力功能,還集成了空調系統、壓縮機及冷卻模塊的掛載點,使前艙空間利用率提升30%,為車輛創造了141升的超大前備箱容積。
在安全性能方面,小米工程師團隊通過仿真模擬與實車碰撞測試驗證,該結構在正面偏置碰撞中可有效引導能量傳遞路徑。當車輛發生撞擊時,三角梁能將沖擊力分散至車身兩側縱梁,配合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形成的籠式框架,使車身扭轉剛度達到47610N·m/deg的行業標桿水平。這種"硬防護"與"軟吸收"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既保證了車身結構強度,又通過多級吸能機制最大限度保護乘員艙完整性。

小米汽車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同步發布技術解析稱,YU7的車身安全體系遵循"雙維度防護"原則:在材料應用層面采用航空級鋁合金與超高強度鋼的復合結構,確保基礎強度;在能量管理層面通過多路徑傳力設計與變形吸能區優化,實現碰撞能量的精準調控。這種軟硬結合的技術路線,使車輛在C-NCAP等權威測試中具備沖擊五星安全評級的潛力。
雷軍在個人微博重申安全戰略時表示,小米汽車將持續投入資源研發前沿安全技術,未來三年計劃將安全相關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至總研發預算的40%。據悉,除壓鑄技術外,團隊正在開發新一代智能安全氣囊系統與電池組主動防護機制,這些創新成果將逐步應用于后續車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