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近日啟動新一輪價格調整策略,計劃自2026年起將7納米以下先進制程報價提升3%至10%。這是該公司自2023年恢復年度調價機制以來,連續第四年實施漲價措施。產業界普遍認為,此輪調價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持續緊張、生產成本攀升密切相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已從9月起向客戶通報漲價方案,針對5納米及以下制程實施為期四年的階梯式調價。其中3納米制程因需求火爆,預計漲幅將達個位數百分比。某芯片設計企業高管指出,此次調價幅度雖因客戶采購規模和合作深度而異,但整體呈現"先進制程領漲、成熟制程收縮"的特征,AI服務器及高性能計算領域將成為主要受益方向。
市場分析機構指出,本輪調價背后存在多重驅動因素。首先,全球通脹壓力導致原材料及運營成本持續走高;其次,臺積電海外建廠投入加大,維持高毛利率需求迫切;再者,先進制程產能長期處于滿載狀態,供需失衡局面短期內難以緩解。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臺積電5納米與3納米制程合計貢獻營收占比達60%,其中3納米制程占比已升至23%。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價策略與聯發科等芯片設計企業的價格聯動形成呼應。聯發科在近期法說會上明確表示將"根據成本結構調整產品售價",這預示著半導體產業鏈可能迎來新一輪漲價潮。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測,受AI驅動的電源管理芯片需求激增影響,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計劃在2026年全面上調代工價格,臺積電憑借技術領先優勢和產能話語權,將繼續主導定價權。
從運營策略看,臺積電采取差異化調價機制。對于采購量大的戰略客戶,公司通過延長合作周期、共享技術紅利等方式維持合作關系;對于新興客戶,則通過靈活報價策略吸引訂單。這種"剛柔并濟"的定價策略,既保障了利潤率,又鞏固了客戶關系。數據顯示,2023年臺積電先進制程漲幅控制在個位數水平,顯著低于同業平均水平。
AI應用爆發成為支撐臺積電調價的核心邏輯。外資機構最新預測顯示,該公司AI相關營收占比將提前至2025年或2026年達到35%,較此前2028年的預期大幅提前。隨著英偉達GB200等AI芯片量產,以及自動駕駛、智能工廠等新興領域需求釋放,3納米及以下制程產能將持續吃緊。市場普遍預期,2026年臺積電5納米制程報價漲幅可能達到5%-10%。
產業觀察家指出,當前半導體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轉變。一方面,7納米以上成熟制程面臨產能過剩壓力;另一方面,先進制程呈現"量價齊升"態勢。臺積電通過持續調價,實質上在引導產業資源向高附加值領域集中。這種戰略調整不僅有助于維持技術領先,也將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