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自主打造的航空主題科幻IP“南天門計劃”再添新成員——科幻裝備“紫火”通用垂直起降平臺正式亮相,引發公眾對空天防御體系的廣泛關注。這一由中航工業旗下企業構建的科幻IP,以構建全球性綜合戰略防御體系為核心,通過一系列創新設計展現了航空科技的未來圖景。
在第七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紫火”平臺以棱角分明的科幻外觀吸引眼球。其最大亮點在于突破傳統直升機設計,取消主旋翼后采用三發動力系統,通過涵道式風扇與可傾轉動力艙實現垂直起降。該平臺預定時速可達700至800公里,尾部無扇葉設計不僅優化了力矩平衡,更提升了升力與可控性,使其在低重力、稀薄大氣等極端環境中具備顯著優勢。其有人-無人協同模式可執行自主飛行、編隊作戰等任務,在救援、物資投送等場景中展現出多任務適應性。
作為“南天門計劃”的核心構想,一支由空天母艦、無人戰機與戰術機甲組成的防御體系正逐步揭開面紗。其中,10萬噸級空天母艦“鸞鳥”全長242米,翼展達684米,可搭載88架“玄女”無人空天戰機。這款戰略平臺融合了大型載機與空中基地功能,成為體系中的關鍵節點。而“玄女”戰機則以高機動性、高隱身性與智能化為特征,定位為無人制空主力。另一款概念裝備“白帝”隱身空天戰機則主打跨大氣層作戰能力,其22米長的流線型機身可同時適應大氣層內外的復雜環境。
“南天門計劃”的命名深植中國傳統文化,將神話意象與現代科技巧妙融合。自2017年啟動以來,該IP通過實體模型、數字演示等方式,持續推動科幻概念與工程技術的深度對話。盡管目前仍處概念階段,但其提出的分布式動力、跨介質飛行等技術理念,已為航空裝備研發提供了創新思路。這種“以虛促實”的探索模式,不僅激發了公眾對航空領域的興趣,更通過具象化的未來場景,為技術突破開辟了新路徑。
在近期舉辦的航空開放活動中,“南天門計劃”通過互動體驗裝置與沉浸式展示,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空天防御的未來圖景。從垂直起降平臺的動態演示到空天母艦的虛擬巡航,每一項設計都凸顯著中國航空工業對前沿技術的前瞻布局。這種將文化創意與科技研發相結合的實踐,正逐步重塑公眾對國防裝備的認知,也為全球航空科幻文化注入了東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