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貨運市場加速轉型的當下,純電載貨汽車如何突破傳統燃油車的市場壁壘?比亞迪商用車事業部總經理田春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安全性能提升和全生命周期服務三大路徑,推動新能源商用車從技術優勢向市場競爭力轉化。

“用戶最關心的是車輛能否多拉快跑、降低成本。”田春龍指出,貨運司機對純電貨車的接受度取決于續航能力、充電效率、電池壽命等核心指標。若純電車型在綜合運營成本上無法與燃油車持平,市場推廣將面臨阻力。為此,比亞迪將乘用車領域的“刀片電池”技術移植至商用車領域,開發出適配不同運輸場景的長刀、短刀電池,結合電池直冷技術,使電耗降低15%,充電速度提升20%。
在安全性方面,比亞迪通過高強度車身結構和智能制動系統構建防護體系。以最新展出的牽引車Q3為例,其采用籠式車身框架和EBS電子制動系統,配合雙源電動轉向油泵,將制動距離縮短至行業領先水平,同時通過輕量化設計降低能耗。田春龍強調:“貨運場景對車輛可靠性要求極高,我們必須在結構強度和輕量化之間找到平衡點。”
針對用戶普遍擔憂的殘值率低、充電焦慮等問題,比亞迪推出涵蓋金融分期、保險定制、舊車置換和智慧運維的全鏈服務方案。通過與物流平臺合作,企業可為用戶提供動態路線規劃、充電站實時導航等數字化服務,將運營成本較燃油車降低30%以上。
市場數據印證了新能源商用車的增長潛力。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商用車零售量達59.72萬輛,同比增長57.17%,其中純電車型占比96.6%。從細分領域看,新能源卡車銷量同比激增95.52%,滲透率持續攀升。田春龍分析稱,中短途運輸場景電動化進程已達70%-80%,而中長途領域正通過換電模式、超充網絡建設加速突破。

盡管物流輕卡電動化速度領先重卡,但經濟性仍是主要制約因素。田春龍透露,部分用戶因購車成本較高而持觀望態度,這需要企業通過金融創新降低準入門檻。目前,比亞迪正針對城市配送、港口轉運等場景開發定制化車型,并計劃在未來三年將產品線擴展至12個細分領域,同時加快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的本地化生產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