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正以全新的姿態回歸大眾視野。從曾經的概念性產品到如今的地攤新寵,這項技術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夜市攤位上,3D打印的龍蛋、關節龍等創意擺件成為新一代網紅商品,部分攤主半月收入突破萬元,展現出驚人的市場潛力。
社交媒體平臺成為這股熱潮的重要推手。B站、抖音等平臺上,大量3D打印相關視頻播放量輕松突破百萬,小紅書等社區也涌現出眾多3D打印愛好者分享作品。這種病毒式傳播背后,是3D打印技術從專業領域向大眾消費市場的成功轉型。
全球3D打印機市場正經歷爆發式增長。市場研究機構CONTEXT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入門級設備出貨量突破100萬臺,同比增長15%,其中中國廠商貢獻了95%的份額。在這場競爭中,一家成立僅五年的深圳企業——拓竹科技,以64%的出貨量增速成為行業黑馬。
拓竹科技的崛起始于2022年推出的首款產品X1。這款設備首次將多色打印、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工業級技術引入消費市場,上市首月即斬獲近5000萬元全球訂單,創下Kickstarter平臺初創企業紀錄。但真正推動行業變革的,是其2023年上線的UGC平臺MakerWorld。
這個開源3D模型社區通過獨特的積分制度激發用戶創造力。用戶上傳作品可獲得基礎積分,作品下載量、點贊數越高積分越多,這些積分可兌換耗材甚至整機。這種"創作-積分-再創作"的循環機制,使社區內容呈現指數級增長,全球用戶已通過該平臺"白嫖"數千臺打印機。
AI技術的突破進一步降低了3D打印門檻。2023年Luma AI推出的NeRF to 3D功能,允許用戶通過上傳視頻直接生成3D模型。配合TripoSR、Meshy等應用,用戶僅需幾張照片即可在幾分鐘內完成建模,徹底改變了傳統需要CAD、Blender等專業技能的局面。
硬件與軟件的協同發展使拓竹科技快速占據市場。2023年其出貨量達120萬臺,超越主要競爭對手創想三維,占據29%市場份額。海外市場的反響同樣熱烈,2024年新產品A1的YouTube演示視頻觀看量超1500萬次,推動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入門級設備收入同比增長21%。
這家企業的成功與其核心團隊密不可分。五位創始人均來自大疆,涵蓋產品管理、嵌入式系統、運動控制等多個領域。CEO陶冶曾主導大疆Mavic系列開發,CTO高修峰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深厚積累,首席工程師陳子寒更以開發全球首款量產無刷云臺算法聞名。這個平均擁有十年以上硬件經驗的團隊,將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經驗注入3D打印行業。
線下體驗成為拓竹科技的新戰略。2024年國慶前夕,其在深圳開設的首家3D打印門店引發關注。店內所有展臺均由3D打印制作,消費者可通過掃碼直接打印心儀模型。這種將技術展示與消費體驗結合的模式,標志著3D打印正從極客玩具向大眾生活方式轉變。
回顧3D打印發展史,這項技術經歷了多次起伏。2000年前后工業級設備因成本高昂僅限于科研領域,2005年RepRap開源項目點燃大眾化火種,2013年中國企業掀起第一次消費級熱潮。但早期產品精度低、失敗率高的問題導致市場迅速冷卻,直到2017年技術升級才帶來轉機。
當前這波熱潮與前兩次有本質區別。主流設備價格已降至兩三千元,打印速度突破200毫米/秒,精度達±0.1mm,并具備自動調平、遠程監控等智能功能。新消費趨勢下,3D打印機成為年輕人實現個性化的"創意工廠",LABUBU等IP的走紅更催生了"買不到就自己印"的消費理念。
從硬件制造到生態構建,拓竹科技正在重塑3D打印行業。其通過整合AI建模、社區激勵、線下體驗等創新模式,不僅降低了技術門檻,更重新定義了3D打印的應用場景。這種將專業設備轉化為大眾消費品的轉型,或許正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的典型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