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航天事業迎來歷史性突破——由防城港市投資集團自主擁有產權的“北部灣1號”衛星,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這顆國內領先的X波段SAR遙感衛星,標志著廣西首次掌握衛星“快門控制權”,正式開啟空天信息領域的主動觀測時代。
“點火,起飛!”隨著倒計時歸零,搭載“北部灣1號”的運載火箭在11時33分噴薄出烈焰,直刺蒼穹。現場觀摩人員爆發出熱烈掌聲,共同見證廣西首顆衛星翱翔太空的壯麗時刻。這顆衛星采用卡塞格倫雙反射面天線體制,是國內首創的SAR載荷設計,具備干涉測量與星上AI處理能力,成像分辨率突破0.5米。
作為AIRSAT星座的重要成員,“北部灣1號”整星重量控制在270千克級,卻能實現單圈最長5分鐘的SAR成像,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全球目標重訪周期約5天,每日成像面積達10萬平方千米,可提供防城港市周頻次、廣西全區月頻次的高分辨率SAR數據自主保障。更關鍵的是,衛星搭載全天時、全天候觀測系統,能為自然資源監測、農業規劃、災害應急等領域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過去沒有自主產權時,特定區域或時段的遙感數據需要高價購買。”防城港市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信息所所長黎海天感慨道,如今廣西掌握“快門控制權”后,可自主決定觀測時間與目標,實現“想看哪里看哪里,想拍何時拍何時”的突破。這種轉變將推動當地企事業單位從被動獲取數據轉向主動規劃觀測。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領域總師周健指出,防城港市憑借區位優勢,可高效鏈接國內外市場資源。通過運營“北部灣1號”及后續星座,不僅能向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推廣衛星遙感服務,還可開拓國際商業發射市場,助力打造西南地區航天產業高地。
目前,防城港市正以建設中國—東盟商業航天創新示范園區為核心,構建覆蓋研發制造、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中科衛星空天信息產業基地已在此開工,年內將啟動東盟衛星數據運營服務中心及返回式航天氣體實驗室建設,為面向東盟的商業航天布局注入關鍵動能。











